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校本研修工作的通知
(2016-06-20 08:13:57)
标签:
督察报告 |
分类: 校本研修 |
渭教师〔2016〕19号
渭南市教育局
通
各县市区教育局:
为贯彻落实《陕西省教育厅关于全面推进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的意见》精神和《渭南市教育局关于深入推进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的意见》要求,2016年5月11日至18日,渭南市校本研修督察组对华阴市、潼关县、华州区、高新区、富平县、蒲城县、大荔县、白水县、经开区等九个县市区校本研修工作展开督查。督察组成员通过听汇报、查资料、访谈交流、现场查看活动、总结反馈等形式,对各县市区教育局、学校校本研修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了督查。现将有关情况通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机构完善,制度健全。
(二)规划细致,重点突出。
各县市区校本研修规划科学有序,部分县市区教育局规划计划立足长远、细致明确、重点突出。大荔县体现在“实”上。该县将教师学年度全员研修赋分的考核认定、扎实落实课程目标、教学常规管理评价体系研究、教学目标落实检测体系研究、教师教学基本素养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等工作作为五年研修工作的重点,强化突出工作任务、明晰工作目标,增强了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华州区体现在“细”上。研修计划中对潜能型、经验型、研究型、成熟型教师的年度任务均作了明确的规定,对年度研修讨论、观摩研讨、现场推进等活动均做了细致安排,提升了工作的有效性。蒲城县体现在“全”上。从领导机构、制度建设、活动安排以及总结表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在校本研修工作中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管理和活动实施经验,尤其是校本研修的档案资料管理堪称“科学、规范”。
(三)督查有序,考核有力。
各县市区教育局高度重视过程管理,不断强化督查力度,确保督查督导与考核评价工作常态有序。教育局、教研室对包联学校定期进行校本研修专项检查,及时发现问题、提供信息、搭建平台,解决实际存在的问题,保障研修工作顺利进行。同时,将校本研修纳入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制定校本研修管理考核赋分办法,对教师校本研修情况进行考核评估,作为教师继续教育审核的重要依据,充分调动了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与自觉性。
(四)示范引领,辐射有效。
各县市区在第一个五年校本研修工作的基础上,基本实现了:一是积累经验、树立典型、培植特色,创建了示范学校,通过示范学校实施了一定的辐射引领,提升了县市区校本研修整体水平。二是充分发挥了名师工作坊、教学能手工作站的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广大教师参与研修、学会研修。三是组织校本研修指导专家团队,承担了区域内校本研修引领任务,并组织开展了各项培训,增强了任务指导与专业引领的有效性,推动了学校校本研修工作的深入开展。
(五)活动方式多样,特色突出。
县市区均扎实开展了“说课标、说教材”竞赛、年度校本研修课题申报评审、“送教下乡”、名师教能公开课示范课、课堂模式推广评看、学生才艺展示等活动,有力推进校本研修工作。大荔县的研修特色重在创新,举办了以“研修、引领、成长”为核心的“同州教改大讲堂”系列学术讲座活动,引领全县教师触及前沿教育思想,转变教育教学理念,提升教学艺术和教研能力。潼关县的研修重点突出,继续把学习、实践、验证新课程理念作为研修的重点任务来抓,持续强化通识研修。各学校活动也异彩纷呈。富平仲勋学校三次备课扎实有效、华阴城关小学青蓝工程有声有色。
二、存在问题
在督查过程中,发现各县市区、学校校本研修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重视程度不够,认识不足。
主要表现在:一是部分县市区没有落实一把手作为校本研修工作推动的主体责任,没有落实校本研修行政的和专业的专人负责。二是没有专门的校本研修办公室,相关制度、资料管理不够规范;三是校本研修缺少顶层设计,年度规划不够细致,五年规划缺失指导性和引领性。四是统筹协作安排不够合理,教研室任务过量,各部门协作能力有待提升。五是校本研修经费保障不到位,工作开展得不到支持、激励与保障。六是对校本研修概念的内涵、外延,目标、意义把握不到位,对校本研修与常规教学关系缺乏认识、了解和分析。
(二)管理不够规范,制度可行性不强。
主要表现在:一是管理机制有待完善。县、镇、校三级网络结构有待加强,各县市区、学校校本研修评价、考核机制有待细化。二是资料管理不够科学规范,缺乏系统性,教师校本研修档案不够健全。三是个别县市区、学校管理层缺少讨论、调查和研究,制度建设脱离实际,可行性、操作性不强。
(三)研修方法、内容上有待提升完善。
主要表现在:一是操作上不规范,方法上没有创新。没有找到常规教学与校本研修的对接点,研修方法不系统不科学。二是内容上传统单一。缺少必要的学习、培训与引领,教师参与程度不高,教师对什么是研修,研修的载体和过程缺乏认识,研修目标不明晰、主题不明确。
三、几点要求
(一)高度重视,强化推进。
一是思想上要高度重视,认识上要深刻细致。要牢固树立“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的理念,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提高我市教育教学质量的基础工作做好做实,把校本研修作为推动全市基础教育内涵发展的重要抓手。二是强化行政推动,实施科学管理,落实教育局局长是校本研修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充分体现校本研修在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性。要求成立以局长为组长的校本研修工作领导小组,设置专门校本研修办公室,落实教育局专人负责此项工作,校本研修办公室要将组织机构、工作流程、各项制度装框上墙,实施透明管理。校本研修领导小组要定期召开校本研修工作会议,协调各部门工作实施,研究解决在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部署安排好后一段工作。三是落实校长的校本研修工作的主体责任。要求各校长要研究现状、制定制度、细化年度工作规划,确定月季度研修主题,讲教师专业提升和发展落实在日常工作中,将常规工作和校本研修工作有机结合,推动学校发展。四是强化示范引领。各县市区教育局按照市上方案确定县上方案,确立示范引领学校,后段工作的重点要检查示范校工作的开展情况,作为示范引领的示范带动到底体现在哪些方面。
(二)细化考核,落实激励。
各县校要不断加强校本研修工作的理论和实践研究,要落实校本研修的管理经费到位和项目推动经费保障,要深入探讨活动的开展,要制定合理有序的考核评价机制和标准,注重考核评估方案的系统性、有效性和操作性。根据实际,科学有效落实奖评激励制度与措施,提升学校、教师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营造良好的校本研修氛围,确保此项工作长期有效开展。
(三)认真研读,明晰内涵。
要求县市区校本研修办公室,要落实好校本研修的相关理论学习,深刻领会和实施好校本研修。做到:一是认真研读中、省、市校本研修相关文件,明确目标,把握方向。二是研读校本研修相关资料,明确校本研修的内涵与外延、载体与过程、目的与要素、方法与操作,提升研修的专业性、科学性。三是研究校本研修成功案例,提升自身组织、设计校本研修活动的能力。
(四)结合实际,突出特色。
各县校要在市局统一要求下,立足实际、突出特色、发展个性。具体做好:一是学校校长要亲力亲为,引导广大教师积极参与,研究现状、讨论议题,确定研修主题。二是根据教学实际,将研修主题分段、分层,细化内容,打造精品,突出学校校本研修的重点与亮点。三是坚持校本研修成果的应用与推广,让校本研修真正服务于实际教育教学工作。
(五)落实培训,提升能力。
各县校要勇于创造研修形式,打破常规管理经验,要尽可能做到聘请一些域外校本研修专家来校讲座交流,使教师进一步明确校本研修的实质内容和方式方法,围绕长期计划与工作安排展开培训,提升教师校本研修工作能力。要积极组建和打造县市区校本研修专家团队,做好同伴互助与专业引领,从实际出发,针对薄弱问题,加强研讨,示范带动区域校本研修工作。
(六)搭建平台,注重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