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紧扣语文要素,优化课堂教学

(2020-03-06 21:51:47)
标签:

教育教学

分类: 教育日志

紧扣语文要素,优化课堂教学

              ——观摩陈老师《绝句  迟日江山丽》有感

《绝句  迟日江山丽》是杜甫结束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写下的作品。古诗描绘了在初春灿烂阳光的照耀下,浣溪一带明净绚丽的春景,意境明丽悠远,格调清新,是杜集中“以诗为画”类作品中别具风神的篇章。教学时,陈文化老师抓住这首诗“诗中有画”的特色,立足三年级学生学习特点,紧扣本单元语文要素“试着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精心设计教学环节,组织教学,给我们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下面就“这节古诗教学课的主要特色是什么?”这一问题,结合具体的片段说说我们的观课所思所感所获,不妥之处,敬请见谅。

一、力求一课一得,课堂效率得以优化

任何事情都是“有舍才有得”,语文课堂也应如此。我们坚信一课一得,日积月累,定会实现由小进到大进。这节课,陈老师在开课伊始就提出了“这节课,我们学习用‘理解古诗意思,大胆想象画面’的方法来学习这首绝句”这一教学策略的学习,然后围绕这一主旨,细化教学目标,把它们分解到一个个具体的教学环节中——找出古诗中描写的景物,想象画面;读诗句,想象诗句中描写的画面;找诗眼,赏读想象画面……逐步予以落实。(1)最精彩的当属“赏读古诗”的这个环节。“听着同学们的朗读,一幅幅美丽的画面就这样在老师的眼前呈现出来了。请问,作者是通过哪些关键性的字把画面写活了,把诗句写动了呢?请你圈一圈。”在学生圈出“丽、香、飞、睡”这些关键性的字词后,老师再次引导学生想象:请你用眼睛看一看江山是什么样子的?江山中有什么?用鼻子闻一闻,你闻到了什么香味?再看看地上的小草,你看到了怎样的景象……抬起头来,看,空中的燕子,它是怎么飞的?上下翻飞?还是来来往往地飞?再看看沙滩上那一对鸳鸯,他们最舒服了,他们正靠在一起睡大觉呢!……是啊,作者就是通过观察,通过这一上一下,一忙一闲,一动一静,让一幅幅画面在我们的脑海中呈现……”自然亲切的教态,优美、温柔的引导语言,对于听课的我,是一种享受,对于学生,更是一种感染与熏陶。就这样,在理解了古诗意思的基础上去想象,在美妙的想象中再加深对古诗的理解。“现在,陈老师再请一位同学说一说他所想象到的画面。”从学生行云流水般的描述中,我们知道他们真的读懂了这首诗。(2)学完古诗,陈老师不但让学生总结了学法,还布置了一项作业,——“用你学到的方法自学《绝句.江碧鸟逾白》”,力求一课一得,落实学以致用。

二、借力电教技术,课堂徜徉诗情画意

“今日听君一节课,图片音乐来配合。语言生动很亲和,引导兴趣真难得。”这是一位老师在观摩了陈老师的课例后即兴创作的一首诗。或许从诗的角度来说,水平还很稚嫩,但从中却不难看出陈老师这节课上电教技术的运用给她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是的,借力电教手段辅助我们的课堂教学,对我们来说,不是一件新鲜事,更不是一件难事,但要用好它,却又是一件技术活。陈老师在这节课上给我们做了一个很好的示范,表现有二:(1)在教学生字“燕”时,老师首先通过多媒体出示燕子的图片,请同学们观察燕子的尾巴,然后再依次出示“燕”的甲骨文、小篆、楷体,在直观形象的展示中,学生不仅知道了“燕”是一个象形字,“灬”是它的尾巴,还了解了“燕”的演变过程,让学生印象深刻。(2)在带领学生“赏读古诗”后,教师的配乐范读把课堂推向了高潮。当美妙的旋律响起,一幅幅美丽的画面在大屏幕上流动,郁郁苍苍的大山,暖暖的太阳,金黄的油菜花,勤劳的小燕子,憨态可掬的鸳鸯……执教的陈老师深情款款,听课的我们如痴如醉。

三、巧用“作业展播”,在想象中创新思维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一切创造都是从创造性的想象开始的,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心理学也认为,小学生的创新意识是从想象开始的。这节课,让我感触很深的还有一个环节——“作业展播”,这一环节既是对前面“理解古诗意思,大胆想象画面”这一教学策略的拓展延伸,也是对学生创新意识的一种培养。“学习古诗的方法有很多,可以读一读,诵一诵,画一画,写一写,还可以唱一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于是,在随后展播的作业中,我们听到了学生抑扬顿挫的吟诵,看到了学生根据古诗创作的图画,有的是一句一幅画,有的是一首诗一幅画,有的画了高山小溪,有的画了青草红花,有的画了燕子筑巢……当枯燥的古诗变成学生口中的一个个音符,变成一幅幅色彩明丽的图画,学生实际上完成的是对古诗的一次“再创造”,也是对他们创新思维的一次训练。

“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一群人才能走得更远。”个人的成长和发展,离不开整个集体的研讨和分享,相信这段时间的线上同步学习,同步研讨,也会让我们对统编教材的使用带来更多新的思考!

(长岭中心学校语文组老师研讨  范平兰老师整理归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