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本语文教材培训笔记(九)
(2016-08-29 17:29:43)
标签:
教育笔记 |
分类: 培训学习 |
解读课后练习,明晰知识体系
新教材课后练习的设计:
改变以往第一册多数是老三篇的面貌,注重落实语文素养构成的知识、能力点,按照“课标”的学段目标来细化那些知识的掌握与能力的训练,分层落实到各个单元。
课后练习的重点训练:识字写字
1、朗读的系列练习
2、字词句的积累运用
3、阅读方法的引导
一、读好课文
1、重视朗读,不只是笼统地提出“朗读课文”,而是针对文本个性,提出朗读的不同要求。
A、层次性(一上)
朗读课文,注意“一”的不同读音
一下:第一层次:重在指导读好句子
2、教学策略
二、积累语言
一上:
1、词语:第一层面:采用“读一读”或“读一读,记一记”的方式引导学生积累常用词语。
2、句子:第一层面:学习一问一答,感受问句与陈述句
3、词语:第二层面:采用“读一读,说一说”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积累短语。
4、句子:第二层面:学习句子中运用“前后左右”方位词。
5、句段:
一下:
特点:
1、构词方式的多样性,学习表达的丰富性。
2、借助句子比较,学习具体表达。
3、借助句子仿写,学习多样表达。
策略:
1、积累词语——感受多样表达的作用
2、认识句子——了解逗号句号的用法
第一层面:认识逗号句号(圈一圈)
第二层面:读好逗号句号的停顿
第三层面:运用中体会逗号句号的用法和停顿
三、学习阅读
第一方面: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边读边圈圈画画,找出课文中明显的信息,再说一说。
一上册:前期适当渗透,后期重点训练
一下册:体现层次性
浅层次:圈化明显信息,直接简单运用(例:《四个太阳》、《要下雨了》)
深层次:寻找关键信息,能选择灵活运用(例:《一分钟》——抓内在联系,选择性运用;《通知》——文本到生活,迁移运用《小猴子下山》——抓主要情节)
第二方面:引导学生学习借助图画阅读课文
四、友情提示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