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谈谈如何葆有幼儿天性

(2016-01-18 14:38:09)
标签:

育儿

教育

分类: 家庭教育
   儿童的天性是指自然对人发展的规定性,也是人身上的自然属性。孩子的天性表现为孩子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和模仿,也表现为孩子爱玩、淘气、爱探索、好问、好幻想、好表现甚至好哭等等。在对待孩子天性的问题上,许多家长都存在或多或少的疑惑---如果完全顺应孩子的天性,可能会让他养成坏习惯;培养他的习惯,又怕他的天性受到抑制。那么,如何葆有幼儿的天性呢?

方法一:尊重孩子的“不成熟”。
孩子的“不成熟”是孩子先天的一种表现,比如说孩子好动、喜欢探索环境、凡事都爱问“为什么”、喜欢得到别人的表扬等等。面对孩子的这些表现,我们需要做的是认同,认同并且接纳这些表现,即我们所倡导的“尊重”。要使孩子在不成熟的状态下能够在心理和生理上适应环境,融入到他们的日常生活之中。既要让懵懂的孩子学会感知生命的意义,又要以欣赏的眼光看待孩子。孩子只有在得到尊重的前提下,才能逐步建立自信,相信自己是有能力的人、有价值的人。天性的教育不应以改变为先,而应以尊重、葆有为基本原则。教育应当遵循孩子的“语言”,顺应孩子金子一般珍贵的好奇心,而不应轻易打压。正如自然主义教育家卢梭所言:“要尊重儿童,不要急于对他做出或好或坏的评判。”

方法二:帮助孩子建立社会规则。
天性教育关注对“孩子的不成熟”的尊重的同时,还需要帮助孩子学会遵守社会规则。没有规则会使人放纵,而过多的规则会令孩子盲从。规则不是限制,不是“不许怎样做”而是“怎样做会更好”。因此,我们要做的是如何帮助孩子学会建立社会规则。规则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原则,遵守规则的社会成员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有机会实现个人的成长。建立社会规则也就是让孩子学会满足社会的需要,学会成为社会中的成员。

1、从孩子兴趣出发,为孩子创设和寻找生活中的规则情境。
孩子天性好动、好玩,喜欢自由自在,而规则看起来又对这些天性进行“限制”。其实不然。如果不考虑规则的内容并且强制孩子去遵守,孩子就会反感和抵触;如果规则内容适度,并采取游戏、讲故事等符合孩子特点的形式引导孩子去遵守,孩子就会喜欢和接受。整个学前时期,游戏是儿童学习的主要形式,也是他们最喜欢的活动。因此,可以创设各种游戏情境,游戏前和孩子一起制定或讲清规则,孩子在玩中就能形成规则意识,体验遵守规则的好处,同时也能形成分担责任、客服困难、谦让合作等良好的品质。日常生活中时时处处有规则,吃饭时要遵守餐桌礼仪,过马路时要遵守交通规则,去图书馆、饭店、超市都有相应的规则,这时,就可以给孩子讲讲规则的内容并和孩子一起遵守,这样,孩子就会了解更多社会规则的内容和遵守社会规则的好处。

2、鼓励孩子参与规则的制定,坚持正面实践规则。
面对生活中的规则,孩子总爱问“为什么”。针对孩子的好奇心,在制定规则时可以邀请孩子参与进来,当孩子参与他们喜欢的、和自己有关的事情时,积极性就会有所提高。在制定时间规则时,多对孩子进行正面教育。当孩子违反规则时,不要一味批评、指责孩子,而应多告诉孩子怎样做是遵守规则的、会带来什么好处。不只让孩子知道“怎样做不对”,更要让孩子知道“怎样做更好”。

故事《爱的天性》
有一次,一个人看见一只蝎子掉进水中,当即就决定帮它。他伸出他的手指捉它,想把它捞到岸上来。可就在他的手指刚够到蝎子的时候,蝎子猛然蛰了他一下。但这个人还是想救它。他再次伸手试图把蝎子捞出来,但蝎子再次蛰了他。
旁边的人对他说:“它老这么蜇你,你还救它干什么?”
这个人回答:“蜇人是蝎子的天性,而爱是我的天性。我怎么能因为蝎子有蜇人的天性就放弃我爱的天性呢?”不要放弃爱,不要放弃你的美德,哪怕你周围的人要“蜇”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