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化还剩一毫升,要不要做完?会不会浪费药物?
雾化还剩一毫升,要不要做完?会不会浪费药物?
很多人做雾化时,都会遇到这样的 “小纠结”:盯着雾化杯里的药液,明明看着还有残留,却不知道该不该停;更有人守着机器雾化了 1 小时,看着偶尔冒出的雾气,完全摸不准 “什么时候才算结束”。其实这些困惑,都源于大家对 “雾化结束标准” 的误解,今天PARI帕瑞就一步步讲清楚,帮你避开误区、科学判断。
先破误区:“药液滴尽才结束” 是错的!
很多人做雾化时都有个执念:必须等雾化杯里的药液一滴不剩,才觉得雾化 “做彻底了”。但其实,不管是临床公认的雾化共识,还是你手里的雾化药物说明书,都明确否定了这个想法。 一方面,雾化时长有明确限制,长时间雾化不仅不会提升药效,还可能增加呼吸道不适的风险;另一方面,残留药量也有标准 —— 当杯内剩下的药液≤1ml 时,就可以停止操作了。之所以会有残留,是因为雾化设备的设计原理决定了部分药液无法完全雾化,硬等滴尽反而没必要。
PARI帕瑞雾化机的“结束信号”是什么?
如果家里用的是 PARI 雾化机,判断雾化是否结束非常简单:当机器开始发出 “噗、噗” 的爆破声,而且没办法再连续出雾时,就说明雾化已经完成了。
另外要提醒大家,不管用什么机型,一定要提前看药物说明书、听医生建议—— 有些药雾包装上会明确标注 “允许残留量”,照着标准来更安心。
为啥雾化时间不一样?这些因素在影响
有人会问:“同样的药,为啥我做 5 分钟就结束,孩子要做 10 分钟?” 其实非生理盐水的雾化溶液,雾化时间本就没有 “统一答案”,主要受 3 类因素影响:
·使用者自身情况:成人的吸气量比儿童大,吸雾速度更快,所以雾化时间通常比儿童短;
·设备与药物差异:不同品牌的雾化机、不同种类的药物,以及药物的浓度、配比不同,都会影响雾化速度;
·个体需求不同:医生会根据病情调整用药量,药量不同,雾化时间自然也会有差别。
所以,宝子们,记住了吗?雾化结束不用等药液滴尽!杯内药液≤1ml,或 PARI帕瑞雾化机发出 “噗噗” 爆破声、无法连续出雾,就是停止信号,不用熬时长也不用纠结残留,跟着科学标准做,雾化高效又省心~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