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雾化器”的4问4答,一文读懂!

(2024-03-05 10:00:08)

关于“雾化器”的4问4答,一文读懂!

雾化吸入疗法因药物直接作用于靶器官,具有起效迅速、疗效佳、全身不良反应少等优势,在临床上广泛应用。然而,在临床应用中雾化器操作存在着各种误区,家长重视程度也不够,错误的认知和不规范的操作让高效的“雾化”变成了“误化”。下面一起看看关于雾化器的4问4答。

1、做雾化对姿势有要求吗?

《儿童哮喘常用吸入装置专家共识》对于患儿雾化的姿势提到,使用雾化器时患儿采取坐姿,保持药杯直立,对于不能采取坐位的儿童应抬高头部并与胸部呈30°,婴幼儿可采取半坐卧位,有利于药物在终末细支气管的沉降。

《雾化专家共识》也提到,使用雾化器时采用舒适的坐位或半卧位,用嘴深吸气、鼻呼气方式进行深呼吸,使药液充分达到支气管和肺部。

雾化姿势的关键点是保持上半身及雾化杯的直立。对于意识清醒、配合度好的患儿,可以选择坐位并保持上半身直立,这种体位是最理想的。对于不能采取坐位的患儿,应抬高头部并与胸部呈30°,婴幼儿可采取半坐卧位(即将床头抬高40-50°),这样有利于药物在终末细支气管沉降,更好的发挥药效。

对于不配合的婴幼儿和儿童,为保持平静呼吸,可以在安静或睡着时进行雾化面罩吸入治疗。需要注意的是,即使是睡眠状态,宝宝雾化姿势也应选择半坐卧位,父母可以将宝宝侧抱于怀中雾化。对于不能半坐卧位雾化的患儿,也可以选择侧卧位,注意此时可以将面罩旋转90°,同样保持雾化杯直立的情况下进行吸入。

2、“不出雾”才是雾化结束吗?

有些小伙伴反映雾化很久还是断断续续出雾,杯里一直有药液,好像不能完全雾化完,到底怎么样才算是雾化结束呢?

其实,“雾化杯内一滴药液不剩”视为雾化结束是错误的。根据PARI雾化机使用说明书,当雾化机出现“噗、噗”的爆破音并且不能连续出雾则视为雾化结束。因此,当雾化不出雾或者不能连续出雾时就该结束雾化。

注意,非生理盐水的雾化溶液因患者自身情况、雾化机不同、药物的品牌、药物的浓度及药物的配比等因素,雾化时间不尽相同,且一般情况下成人比儿童雾化时间短,成人吸气量比儿童快,因此雾化时间存在个体差异,请参考雾化结束标志来判断雾化是否结束。

3、雾化用“面罩”和“口含”效果都一样?

雾化到底用口含嘴还是面罩?有些家长非常不讲究,想怎么用就怎么用,这其实又是个误区!根据《儿童哮喘常用吸入装置使用方法及质控专家共识》,采用咬嘴型雾化吸入时,药物直接经口吸入可以到达下呼吸道,咬嘴型雾化吸入可使药物更多地沉积在呼吸道深部。

而面罩型雾化吸入时,药物经鼻或口进入气道,一般更多的是经过鼻腔进入下呼吸道,经鼻吸入通路中,气流量明显小于经口的气流量,且鼻内的机械阻挡以及存在的很多无效腔,使药物在鼻腔中潴留,造成药物的流失和浪费、肺内沉积率下降。

家长应该根据患儿的情况进行选择合适的方式,咬嘴型雾化适合于病情轻、中度的年长儿,

而面罩型雾化适合不能正确掌握或不能配合使用咬嘴型雾化机的年幼儿或病情较重的年长儿。

4、“紫外线能消毒吗?”“连接管要消毒吗?”“雾化机要消毒吗?”

雾化器的清洁消毒非常重要,下面以PARI雾化器的清洁消毒为例,详细说说哪些部分需要消毒怎么消毒。雾化器的清洁消毒分为主机和配件两个部分。

主机的清洁

主机外壳用干净的湿布擦拭即可,主机的过滤芯更换时间及方法请参考PARI雾化机使用说明。注意!进入设备的液体会导致设备出现故障,因此不可将任何液体喷到压缩机或电源线上。

配件的清洁与消毒

连接管不能清洁或消毒,如连接管内有冷凝水可连接压缩机,打开压缩机持续运行,直至冷凝水珠完全干燥消失即可。面罩的橡皮筋只能清洁不能消毒,因为高温消毒可能会影响橡皮筋的弹性。

需要清洁消毒的是雾化杯、口含器以及面罩等配件,消毒方法可选择水煮或奶瓶消毒器进行消毒。紫外线不能用于配件的消毒,因为紫外线只能对物体表面进行消毒,消毒不彻底。详细的清洁消毒方法请参考PARI雾化机使用说明书。

更多详情请参考PARI雾化器使用说明书。请仔细阅读产品说明书或者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购买和使用。禁忌内容或者注意事项详见说明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