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孩子雾化的五大“误区”,看看你踩了哪些!

(2023-03-06 15:33:34)

孩子雾化的五大“误区”,看看你踩了哪些!

近期,多地中小学因流感停课,“婴幼儿感染RSV病毒”等话题也一度上了热搜,呼吸道疾病高发季又到了。对于孩子呼吸道疾病治疗,雾化吸入最不需要孩子刻意配合,用药量少、效果快,是儿童呼吸道疾病治疗非常重要的方式。然而,不规范的雾化吸入,不仅会直接影响治疗效果,还会带来安全隐患。本文总结了5大常见的雾化“误区”,提高居家雾化的有效性。

1、误区:什么药都可以用来雾化
2016年《雾化专家共识》对于非雾化吸入制剂是不推荐用于雾化吸入治疗的,如静脉制剂中常含有酚、亚销酸盐等防腐剂,吸入后可诱发哮喘发作。非雾化吸入制剂的药物无法达到有效雾化颗粒要求,无法经呼吸道清除,可能沉积在肺部,从而增加肺部感染的发生率,例如化痰的盐酸氨溴索注射液、中成药、搞生素、搞病毒药物、干扰素、注射用的生理盐水等等。
2、误区:孩子不配合哭着做雾化也行

2016年《雾化专家共识》[1]对于雾化呼吸的方式这样阐述,慢而深的呼吸有利于气溶胶微粒在下呼吸道和肺泡沉积,呼吸频率快且吸气容积小时,肺内沉积较少,吸气流量过快,局部易生产湍流,促使气溶胶因互相撞击沉积于大气道,导致肺内沉积量明显下降。当吸气容量恒定时,随潮气量的增加、吸气时间延长,深而慢的呼吸更有利于气溶胶的沉积。正确的呼吸方式是缓慢吸气,深呼气,屏住呼吸5-10秒。

有些孩子雾化时会哭闹,口鼻分泌物会增多,阻碍药物颗粒运动到目标气道,这个时候吸气比较短促,药物的雾状颗粒更多停留在了口咽部分,只有少部分能够进入到下呼吸道和肺泡,所以哭闹会降低雾化治疗的效果,家长们尽量保证孩子是在平稳呼吸的情况下做雾化。

3、误区:面罩式雾化器比口含式雾化器更好
面罩式雾化器通过鼻腔或者口腔吸入治疗,但更多的是通过鼻腔进入,相对而言药物的使用率会比口含式吸入低一些。口含式雾化器直接经过口腔进入,下达呼吸道,相对药物损耗小,肺内药物沉积多,药物作用也会较好一些。但一些特殊情况,面罩式雾化器比口含式雾化器更好:
(1)患者因体力、智商、理解能力比较差,无法进行配合时,使用面罩式吸入器比较好。
(2)老年患者,因四肢能力弱,自我调节能力不足,无法配合雾化治疗时,使用面罩式吸入器比较好。
(3)需要将药递送到上气道时,如过敏性鼻炎和腺样体肥大患者或鼻组件,使用特殊的雾化面罩更有利。

4、误区:各种药物混合在同一雾化杯进行吸入
一般尽量使用单一药物进行雾化治疗,若在同一雾化器中配伍使用多种药物,应注意不同药物之间的相容性和稳定性,具体是否能混着一起雾化请参考2016年《雾化专家共识》中的常用雾化吸入药物的配伍表。

注:C:有临床研究确证特定混合物的稳定性和相容性;∗1C:来自生产厂家的报告确证特定混合物的稳定性和相容性,在许多情况下,这些例子不适用于综述,通过包装内的说明或与厂家直接沟通确认;X:有证据确认或建议,特定混合物不能配伍;NI:评价配伍稳定性证据不充分,除非将来有证据证明可行;CD:配伍稳定性数据有争议。

5、误区:孩子随意一款雾化器都可以
儿童呼吸道因发育未完全,相比成人,呼吸通路小,肺表面积小,单次自主呼吸的吸气量低,呼吸频率高,又因习惯经鼻呼吸,所以鼻腔沉积量更大。加上面部皮肤娇嫩,更容易引起过敏,因此家长在选择儿童雾化器时,颗粒要小一些,一般是小于3微米,治疗时间相比成人要更短些,面罩也要柔软、贴合的,与成人的雾化器还是要区别开来。

针对儿童这一特殊群体,PARI JuniorBOY,颗粒是2.9微米,小于5微米的颗粒占比高达76%,足以进入患儿狭窄的气道,2.5ml吸入溶液(沙丁胺醇)吸入时间小于7分钟,能够达到更好的肺部沉积率,起效更快,疗程更短,家长减少担心。且PARI婴儿面罩,采用的是硅胶材质,大小适宜,立体结构有效降低吸入死腔,有效降低药物潴留造成的药物浪费和潴留药物对宝宝皮肤的刺激,降低宝宝皮肤损伤的风险。可用于儿童难治型支气管哮喘、过敏性哮喘、喘息、闭塞性毛细支气管炎(BO)、支原体肺炎(MPP)等相关呼吸道感染疾病的雾化治疗。

需要购买机器或配件的可到PARI官方购买渠道:微商城、京东、天猫及线下正规授权商。

请仔细阅读产品说明书或者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购买和使用。禁忌内容或者注意事项详见说明书。

文献引用:

[1]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雾化吸入疗法在呼吸疾病中的应用专家共识》制定专家组. 雾化吸入疗法在呼吸疾病中的应用专家共识[J]. 中华医学杂志 2016年96卷34期, 2696-2708页, MEDLINE ISTIC PKU CSCD CA, 2016, 96(34):2696-2708.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