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李丝丝
李丝丝
博客十周年地图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49积分
  • 博客访问:88
  • 关注人气:0
  • 获赠金笔:0
  • 赠出金笔:0
  • 荣誉徽章:点亮荣誉勋章兑换图片博主服务兑换私密博文兑换金笔
正文 字体大小:

湖南花鼓戏传承的思考

(2020-02-29 19:27:34)

习总书记大力弘扬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作为音乐教育工作者,我们当然要肩负起传统文化中戏曲文化的传承,然而戏曲种类繁多,我们根据自己的地域特色和优势,选择将湖南地方戏曲花鼓戏传承下去。

  湖南花鼓戏是湖南民间小戏的总称,以其载歌载舞、通俗明快、幽默诙谐的艺术风格受到人民群众的喜爱,是最具湖湘文化特色的地方传统戏曲剧种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湖南花鼓戏的传承与发展面临多重挑战,这些挑战包括外来文化的冲击、群众审美趣味的变化、文化审美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文化产品消费方式的转变等等。据多方人员研究得知,湖南花鼓戏在这样一种时代背景下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危机,突出表现在专业表演人才流失、创作人员缺乏、管理模式滞后、戏曲内容陈旧、传承方式落后、资金严重短缺等方面。创造性地将湖南花鼓戏面临的生存危机进行转换,使湖南花鼓戏的艺术生命与历史文化价值得以赓续是我们要肩负的时代职责。

    通过对附近兄弟校的调查得出,小学音乐教学主要以教唱教材歌曲为主,很少甚至没有涉及本地花鼓戏的教唱,仅有的涉及过花鼓戏的教学也只是选取单一的脍炙人口的歌曲选入校内的舞台进行表演,并没有将花鼓戏文化进行系统的讲解、教授,没有形成体系。

在我校实施戏曲进校园的活动中,我们也遇到了诸多困难,由于本身对花鼓戏专业知识了解甚少,想要更好的推广花鼓戏的熟知度,就只能从网上搜索脍炙人口的经典曲目作为突破口,根据学生认知与接收能力的不同,由低到高各个年级推行由易到难的教学任务,经过两学期的推行,孩子们虽然知道了我们湖南省有这么个戏曲剧种花鼓戏的存在,但对花鼓戏更多的认同感与喜爱感则有待加强。搜遍全网,好听的、有意思的、孩子们能听懂的单个曲目寥寥无几,再以这样的形式推广,我们只会将自己陷入瓶颈,更别谈花鼓戏的传承了。综上所述,我认为要想长久的将花鼓戏推广下去,只能以点带面,全方位的了解它、亲身体验感受到它,才能在孩子心中根植这颗传统文化的幼苗,才能真正渗透到孩子们的灵魂里,真正做到浸润其身!那么,这个点又如何定位呢?既然单个的曲目有限,我们就要以一部完整的剧目赏析牵引出花鼓戏点点滴滴的文化,如行当、服饰、唱腔、身韵、场景、表演形式、伴奏乐器等等方面,开始系统的学习,以具体剧目的这个“点”引出花鼓戏各项知识的“面”,以此种方式开展,必将大大提高花鼓戏的传承度。

以点带面的方式了解花鼓戏,那么剧目的选择就尤为重要。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 不断更新加快的生活节奏以及影视、网络等现代传媒的普及, 湖南花鼓戏区域音乐文化的主流地位已逐步被影视、流行歌曲、卡通动漫、网络游戏等现代文化所代替。这些新兴的音乐文化在广大中小学生,甚至小学生中盛行,那怎样的剧目才能迎合现今中小学生的口味呢?我认为带有戏剧冲突的、诙谐幽默的、能引起学生共鸣的剧目才行。经过多个剧目欣赏删选,我决定采用新编花鼓戏《蔡坤山耕田》开展深入的花鼓戏学习。

花鼓戏《蔡坤山耕田》这部作品两度入选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并且在入选2019年度滚动资助项目的20部大型舞台剧和作品中排名第一,国家艺术基金对该剧的质量水准有着高度的认可。《蔡坤山耕》改编自同名经典花鼓小戏。由湖南省花鼓戏保护传承中心创作演出,剧作家吴傲君编剧,导演韩剑英执导,作曲家陈耀作曲,花鼓戏传承人朱贵兵、梅花奖演员叶红、文华奖演员宋谷及花鼓戏表演艺术家田既安、任寿云等联袂主演。该剧讲述了明朝正德年间,农民蔡坤山夫妇无意中帮助了微服私访的皇帝,引发一系列事件,描绘出一群活泼生动的众生相。喜剧性、幽默感和思想性的统一是该剧的精华所在。该剧作为一部成熟的喜剧作品,生动有趣,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它用滑稽、反讽、批判和夸张等艺术化手法,弘扬了主旋律和正能量,引人深思。相信这样一部高质量的剧目定能打开中小学生的心扉,播撒花鼓戏艺术的种子,让其生根发芽。

阅读(404) 收藏(0)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我与76班的缘
后一篇:2020年06月28日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