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1组谢蕾:马拉美《牧神的午后》赏析

(2015-11-09 22:24:21)

牧神的午后

                 马拉美  (法国)

 

牧神:

林泽的仙女们,我愿她们永生。

多么清楚

 

她们轻而谈的肉色在空气中飞舞,

空气却睡意丛生。

 

莫非我爱的是个梦?

我的疑问有如一堆古夜的黑影

终结于无数细枝,而仍是真的树林,

证明孤独的我献给了我自身——

唉!一束祝捷玫瑰的理想的假象。

让咱们想想……

 

也许你品评的女性形象

只不过活生生画出了你虚妄的心愿!

牧神哪,幻象从最纯净的一位水仙

又蓝又冷的眼中象泪泉般涌流,

与她对照的另一位却叹息不休,

你觉得宛如夏日拂过你羊毛上的和风?

不,没有这事!在寂静而困倦的昏晕中,

凉爽的清晨如欲抗拒,即被暑气窒息,

哪有什么潺潺水声?唯有我的芦笛

把和弦洒向树丛;那仅有的风

迅疾地从双管芦笛往外吹送,

在它化作一场旱雨洒遍笛音之前,

沿着连皱纹也不动弹的地平线,

这股看得见的、人工的灵感之气,

这仅有的风,静静地重回天庭而去。

啊,西西里之岸,幽静的泽国,

被我的虚荣和骄阳之火争先掠夺,

你在盛开的火花下默认了,请你作证:

“正当我在此地割取空心的芦梗

“并用天才把它驯化,远方的青翠

‘闪耀着金碧光辉,把葡萄藤献给泉水,

“那儿波动着一片动物的白色,准备休息,

一听到芦笛诞生的前奏曲悠然响起,

惊飞了一群天鹅——不!是仙女们仓皇

逃奔

“或潜入水中……”

 

一切都烧烤得昏昏沉沉,

看不清追求者一心渴望了那么多姻缘

凭什么本领,竟能全部逃散不见

于是我只有品味初次的热情,挺身站直,

在古老的光流照耀下形单影只,

百合花呀!你们当中有最纯真的一朵。

 

除此甜味,她们的唇什么也没有传播,

除了那柔声低语保证着背信的吻。

我的胸口(作证的处女)可以证明:

那儿有尊严的牙留下的神秘的伤处,

可是,罢了!这样的奥秘向谁倾诉?

只有吐露给向天吹奏的双管芦笛,

它把脸上的惶惑之情转向它自己,

在久久的独奏中入梦,梦见咱俩一同

假装害羞来把周围的美色逗弄,

让美和我们轻信的歌互相躲闪;

让曲调悠扬如同歌唱爱情一般,

从惯常的梦中,那纯洁的腰和背——

我闭着双眼,眼神却把它紧紧追随——

让那条响亮、虚幻、单调的线就此消逝。

 

阿,狡诈的芦笛,逃遁的乐器,试试!

你快重新扬花,在你等待我的湖上!

我以嘈杂而自豪,要把女神久久宣扬;

还要用偶像崇拜的画笔和色彩

再次从她们的影子上除去裙带。

于是,当我把葡萄里的光明吸干,

为了把我假装排除的遗憾驱散,

我嘲笑这夏日炎灸的天,向它举起

一串空葡萄,往发亮的葡萄皮里吹气,

一心贪醉,我透视它们直到傍晚。

 

哦,林泽的仙女、让我们把变幻的回亿

吹圆:

“我的眼穿透苇丛,射向仙女的颈项,

“当她们把自己的灼热浸入波浪,

“把一声怒叫向森林的上空掷去,

“于是她们秀发如波的辉煌之浴

“隐人了碧玉的颤栗和宝石的闪光!

“我赶来了;啊,我看见在我脚旁

“两位仙女(因分身为二的忧戚而憔悴))

“在冒险的手臂互相交织间熟睡;

“我没解开她们的拥抱,一把攫取了她们,

“奔进这被轻薄之影憎恨的灌木休,

“这儿,玫瑰在太阳里汲干全部芳香,

“这儿,我们的嬉戏能与燃烧的白昼相

象。”

我崇拜你,处女们的怒火,啊,欢乐——

羞怯的坎乐来自神圣而赤裸的重荷,

她们滑脱,把我着火的嘴唇逃避,

嘴唇如颤抖的闪电!痛饮肉体秘密的战栗:

从无情的她的脚,到羞怯的她的心,

沾湿了的纯洁同时抛弃了她们,——

不知那是狂热的泪,还是无动于衷的露?

“当我快活地征服了背叛的恐怖,

“我的罪孽是解开了两位女神

。纠缠得难分难解的丛丛的吻;

“当我刚想要把一朵欢笑之火

“藏进一位女神幸福的起伏之波,

(同时用一个手指照看着另一位——

“那个没泛起红晕的天真的妹妹,

“想让姐组的激情也染红她的白羽,)

“谁料到,我的双臂因昏晕之死而发虚,

“我的猎获物竟突然挣脱,不告而别,

“薄情的,毫不怜悯我因之而醉的呜咽。”

 

随她去吧!别人还会把我引向福气,

把她们的辫子和我头上的羊角系在一起。

你知道,我的激情已熟透而绛红,

每个石榴都会爆裂并作蜜蜂之嗡嗡,

我们的血钟情于那把它俘虏的人,

为愿望的永恒之蜂群而奔流滚滚。

当这片森林染成了金色和灰色,

枯叶之间升起一片节日的狂热:

埃特纳火山!维纳斯恰恰是来把你寻访,

她真诚的脚跟踏上你的火热的岩浆,

伤心的梦雷鸣不止,而其火焰渐渐消失。

我捉住了仙后!

 

逃不掉的惩罚……

不,只是,

沉重的躯体和空无一语的心灵

慢慢地屈服于中午高傲的寂静。

无能为力,咱该在焦渴的沙滩上躺下.

赶快睡去,而忘却亵渎神明的蠢话,

我还爱张着嘴,朝向葡萄酒的万应之星!

 

别了,仙女们;我还会看见你们化成的影。

 

(飞白 译)

 

         斯特芳·马拉美(Stephane Mallarme)(1842-1898)法国象征主义诗人和散文家。1876年写出了著名作品《牧神的午后》,是根据希腊神话中牧神追求水中仙女的故事写成,后来经音乐家德彪西为之谱曲而广为传播。1896年,马拉美被选为“诗人之王”,成为法国诗坛现代主义和象征主义诗歌的领袖人物。

      《牧神的午后》讲述的是西西里岛上的午后,半人半兽的牧神正在午睡,恍惚间他看到了水畔的精灵,并且和这些水精灵度过了一段缠绵悱恻的时光,但是当牧神醒来,他再分不清之前的浪漫究竟是梦境还是真实……

诗歌第一节便从梦境缘起,迷离的睡意,曾经与仙女的艳遇,把牧神带入残缺玫瑰般的梦幻。随后梦境的画面徐徐展开,表达了对女神的爱慕和思念。美梦中突然惊醒,怅然若失,第六节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随后又陷入回忆,对女神强烈的爱慕情感却从未停息……

        牧神从沉睡到惊醒到陷入亦真亦幻的回忆到再次沉睡,循环往复的结构就浓缩在这千字梦幻柔情的语言中。梦境像一部神秘的歌舞剧,神话、梦幻、音乐,在梦境中,牧师与仙女的表演,让人们感受了美的存在、流动和身影。

        马拉美象征主义诗歌的对象不是具有客观性质的东西,而是一种心灵状态。心灵状态是无形、不固定的,没有明确指向的,而且马拉美强调他象征的对象只有一种——“纯粹的本质”。在《牧神的午后》里,梦境就很好的呈现出他所追求的“纯粹的本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