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静待花开--制作《识字书》教育叙事

(2016-03-19 21:54:14)
分类: 班级事务

    2016年的寒假,也许对别人来说再普通不过,但对我来说却是一个意义非凡的寒假。因为这不仅是我工作之后的第一个寒假,而且也是向阳花班所有孩子升入小学的第一个寒假。这些孩子是我踏入工作岗位之后的第一批学生,作为一个新老师,我要和他们一起成长,我格外珍惜和孩子在一起的每一段时光。当然也不会错过这样一个特别的寒假,假期我和我向阳花班的孩子做了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一起制作了属于我们自己的《识字书》。  

一、制作《识字书》活动构想

   说到《识字书》,顾名思义是让孩子识字的,增加孩子识字量的。新课标中也指出:识字是阅读与写作的基础,是一二年级的教学重点。并且从三维角度提出了识字写字的教学目标,贯穿于各个阶段的教学目标之中。这就要求我们在小学阶段认识大量的生字,但是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要让他单纯的去为了识字而识字,他肯定是不愿意做的,这将是一件非常枯燥的事情。所以我们不能把识字这件事情单纯的靠教科书来完成,更要渗透到孩子的生活中去,充分利用孩子的生活经验,利用课外的各种机会去主动识字。

那寒假就是孩子体验生活的一个非常好的时间,有很多的机会识字。而且我们知道人在21天就可以养成一种习惯,那放寒假的天数足可以超出21天了,孩子们在假期也可以养成在生活中识字的习惯。让孩子学会利用身边的资源学习,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并且能够培养坚持做一件事情的毅力,这对孩子将来的发展是非常有益的,能够为孩子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新教育实验的发起人朱永新教授也说过,教育要“交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要“改变学生的生存状态”。这就告诉我们教给学生的不单单是书本的知识,更多的还有内在的东西,推动学生终身发展的东西。那么我想《识字书》的制作恰巧可以和朱永新教授的观点相吻合,因为它让学生掌握的不单单是汉字,还带给学生终身发展的动力,还能让学生体验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二、制作《识字书》活动过程

   为了让孩子们制作《识字书》我也是做了大量工作的,在放假之前我就自己准备了一个素描本,开始了我的《识字书》制作。自己设计了《识字书》的封面,并且在封面上写上了我自己的名字,因为我是这本书的作者,然后又制作了两页让孩子作参考。当我完成之后内心也很忐忑,不知道孩子们会不会买我的账,喜不喜欢我的作品。

到了学期末的最后一天,要放假了,孩子们已经沉浸在假期来临的欢呼雀跃中,为了让孩子接受我的作业,我决定用猜一猜的方式引起孩子的兴趣。我就拿出了我的素描本,让孩子猜一猜我拿的是什么,孩子异口同声的说是素描本,因为他们对素描本不陌生,我们的读写绘创作用的也是素描本。我否定了孩子们的猜想,孩子们的脸上露出了疑惑的表情,我说这是一本书,孩子们更加不理解了。我就开始了我的“卖书秀”,向孩子们介绍我自己的书,这是我自己编写的书,自己设计的封面,还有我的名字,展示了我这两天制作的《识字书》,孩子们都发出了惊叹的声音:“哇!好漂亮!”我心想看来孩子们是买我的账了,我继续推销:“老师做的《识字书》好看吗?平常你都是看别人写的书,你想编一本书让同学们看到你的书吗?那你愿意自己制作《识字书》吗?”一番问题之后,我成功的推销了这本书,孩子们愿意制作,而且我告诉孩子们我会和他们一起制作,孩子们很高兴。趁着孩子们的高兴劲,我开始告诉孩子们如何制作,孩子们也都听得很认真。

第一,材料准备。

要让家长帮忙买一个笔记本大小的素描本,准备剪刀、胶棒、彩笔等等。

第二,识字素材来源。

(1)寒假我们肯定会去逛超市,买东西的时候就可以认识很多生字、包括蔬菜的名字、商品的名字等等,回来就可以写在识字书上。

(2)平常在街头也会有发宣传单页的,扔了就变成了废纸。我们可以变废为宝,用它学习生字,把学到的新字剪下来,贴到自己的识字书上,加上拼音。这样一边玩着剪纸,还能学到生字,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

(3)走亲访友时的门上贴的对联,又是学习的好素材。既可以学习对联,又可以学习生字,是一举多得的事情。

(4)寒假我们也有读书活动,可以一边读故事一边认识生字,一点也不耽误,还可以把故事中的人物也画出来。其实很多零食的包装袋呀、报纸、路上的指示牌呀等等,都是学习的素材。

     第三,制作要求。

(1)在第一页,自己设计《识字书》的封面,写好书名以及作者的姓名。

(2)每天认识的字放在一页上,并在右上角写好日期,记录自己每天的收获,看自己能不能坚持制作。

(3)在制作《识字书》的时候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把字剪成不同的花样,拼成不同的图案,给自己的图画书画上一些自己喜欢的图案。让自己的书不仅有字,还有漂亮的插图。

     第四、每天的识字量。

每天不用太多的字,8到10个字就可以。每天十个,坚持10天就是100个字,坚持20天就是200个字,一个假期下来识字量会增加好几百。当然要靠坚持的,不能做几天就不做了,坚持下来会有更多的收获。相信坚持一个假期,你会学会这种在生活中学习的方法,留心身边的事。不仅仅在学校里能学到知识,生活中处处有知识可以学,只要你有心观察。

在讲解完之后,孩子们似乎也听懂了该如何做。但我还是担忧的,因为一年级的孩子自控力差,而且一下子也记不了很多东西。很多时候是要靠家长的帮助去完成一些事情,所以制作《识字书》的这个活动也是要家长来协助完成的,家长要告诉孩子一些新字怎么读。我提前把《识字书》的制作方法以书信的方式写了出来,并且打印出来了,当我讲解完之后我就把它发给了孩子,让孩子带回去给家长看一看。

放假之前我们没有召开家长会,没有与家长直接见面畅谈的机会,而且通过短信的方式也不能把制作《识字书》这件事情说的很完整。我觉得书信是最好的方式,所以我很诚恳的给家长朋友写了这一封信,其中有对《识字书》制作的说明,也交代了一些其他的事情。虽然我没法看到家长朋友的回信,但是从后期活动得开展情况来看,家长们还是很认真的读了我给他们写的信,都有按照我信里要求的去做,我很欣慰家长朋友能这样去做,我相信这是他们对我的认同,让我看到了家长朋友的力量。

假期开始了,孩子们也开启了他们的《识字书》制作旅程。我在班级的qq群里给孩子们单独创建了一个群相册《识字书制作》,我先上传了我自己的作品,随后我就发现家长朋友们开始上传孩子的作品,最开始都是孩子们设计的封面。有的孩子设计的有我作品的影子,也有的孩子完全是自己创作,像图片中的这个就是孩子自己创作的,很漂亮。

http://s8/mw690/006dyWodgy70f6Ygxp5d7&690

陆陆续续的家长们每天开始上传孩子的作品,我就看到了孩子们越来越多的作品,认识的越来越多的字。我为家长的这种坚持感到高兴,因为他们的坚持本身就给孩子们做了榜样,让孩子们坚持每天制作,每天识字,有了家长帮忙传照片,可以让老师、同学们、家长们看到自己的《识字书》。

http://s11/mw690/006dyWodgy70f751NnYba&690

当然我向孩子承诺的事情,我会继续做。我每天也会上传自己制作的《识字书》到群相册里。然后对孩子的作品进行点赞、评论、指出有错误的地方,鼓励孩子们坚持学习。很多家长朋友在我的带领下也会对其他孩子的作品进行点赞,也会对我的作品点赞。当我看到自己的作品被家长点赞时,我的内心也很高兴,因为自己的作品被别人认同了,得到了鼓励。那我们向阳花班的孩子是一年级的孩子,他们更是喜欢被赞赏、被表扬的,所以我为他们点赞、说一些鼓励的话,他们的内心应该也是快乐的。

http://s2/mw690/006dyWodgy70f76suk1b1&690

   就这样,在家长们的坚持、孩子们的努力、老师的赞扬中我们走过了一个假期。虽然假期的时间一天天的减少,但孩子们的《识字书》越做越厚,每一页上的日期见证着他们每天的努力与坚持,想必孩子们已经迫不及待的要向小伙伴展示他们的作品了,于是在开学之初,我就给了他们一个机会,进行《识字书展示》。

   我先把我的《识字书》进行了展示,孩子们那崇拜的眼神向我投来,我也高兴地合不拢嘴。当我展示完了我就把机会交给了孩子们,听到要让他们展示了,一个个都跃跃欲试的样子,我请孩子们一一上台做了展示。我看到了一些没有上传到班级群相册的作品也做得很好,很有创意。为了检验孩子们确实掌握了生字,我也随机的考考他们,展示的时候我就在他的书上随意找个字让他告诉我怎么读,没想到孩子们都没有被我难倒,都答出来了。我相信孩子们这个假期的《识字书》没有白做,他们定是有很多收获,这些收获可能不仅仅是认识了生字这么简单。有的孩子还告诉我他从报纸、广告纸上认识了好多生字,原来有这么多地方可以学习,我听到孩子们这样说,内心很欣慰,这也是实现了这个活动的另一个目标,教会孩子在生活中学习。我想这是新教育“交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的真实体现,通过这样一种活动培养孩子在生活中学习的能力,激发孩子探索世界的兴趣、态度、情感,为孩子的可持续发展储蓄动力。

http://s9/mw690/006dyWodgy70f793UwM28&690

   听着孩子们展示《识字书》时,台下的孩子们发出一阵阵的惊叹声,此起彼伏的“好漂亮、好美”的赞扬声,我在感叹这个活动得开展是值得的。听到同学们的赞扬声,做展示的孩子脸上总是挂满了笑容,我想此刻他是幸福的。他的内心一定在想,自己的作品得到了别人的认可,而且这本书是自己努力完成的,是自己的劳动成果,见证了自己一个假期的努力的!终于别人也可以看到自己编写的书了,他的内心一定是满足的。

http://s16/mw690/006dyWodgy70f7bb6TJcf&690

   一节课的展示时间很短暂,孩子们还意犹未尽,课间的时候我发现孩子们还利用《识字书》和小伙伴交流,用手指着教自己的小伙伴认字,这一点特别好。说明孩子们能够利用好《识字书》,让它真正成为识字的工具书,还能锻炼孩子的沟通能力,孩子也会认为自己的付出是值得的,内心情感上会得到满足,一举多得的事情。

   

   我想这不正契合朱永新教师提出的新教育理念,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嘛,因为此刻的孩子一定是幸福的。孩子们并没有因为单纯的学习而学习,他们是在生活中学习、在快乐中学习。画画是孩子们喜欢的、读书也是孩子们喜欢的,在这个过程中学习一些生字对孩子们来说不是一件难事。而且孩子们是乐于动手,喜欢剪一剪、贴一贴,在这样的氛围中学习孩子一定是快乐的。最后通过他们的努力,作品能够得到认同、能够被分享,这是能够满足孩子的情感需求的。符合新教育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人的“全面和谐的成长”,能够让每个受教育者能够获得成功的智力,整合的智慧,高尚的德性,丰富的情感的理念的。

三、制作《识字书》活动所得

   回首整个假期的《识字书》活动,我们开展的还是很顺利的,达到了我们活动的目标,其中我觉得有几点因素促成了这次活动。

    首先是老师和家长的有效的沟通,促成家校共建。朱永新教授在《致教师》中写道:“父母是一支重要的教育力量。教师和父母,应该围绕着孩子搭建起教育共同体。要尽可能的与父母协同合作,把父母的正能量充分发挥出来。当学生父母成为教师的教学助手,教师就会像有了三头六臂一样,能够在教育教学中从容发挥出更大的力量。”朱永新教授的这段话,就是在强调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作用,父母是陪伴孩子时间最长的人,也是对孩子影响最大的人,是孩子最基础的教育力量。那么在这种长假期,孩子没有了老师的监管,就需要父母发挥最大的力量了。我做的就是鼓励父母参与到我们的活动中来,那么最重要的就是要和孩子父母做好沟通,我想我的沟通是有效的,否则就不会有那么多的家长参与进来。而且说明我用书信与家长沟通的方法是奏效的,是孩子父母乐于接受的。不过这也不是唯一的方式,有很多方式可以实现有效沟通。相信只要我们进行了有效的沟通,很多事情我们是可以配合好,发挥家校教育合力的。

   其次是陪伴的力量,让生命成长。说到陪伴,那是我对孩子们的陪伴,还有学生家长对孩子们的陪伴,是老师和家长为了孩子共同做的一件事情。我的陪伴是每天和孩子们做一样的事情,每天制作一页《识字书》,有老师和他们一起进行创作,他们很高兴,很乐意创作。家长的陪伴是和孩子们有更多的亲子时间,可以和孩子一起完成每天的《识字书》,可以和孩子一起画,一起写,在旁边扮演小助手、小伙伴的角色。这个阶段的孩子是最需要父母陪伴的,只要父母在旁边孩子们就会觉得很安心,很有安全感。孩子们也很愿意每天有这样的时光,有了这样的陪伴,生命自然会得到成长。孩子们这个假期,不但收获了知识,还收获了父母的陪伴,更重要的是收获了一种在生活中学习的能力。但生命的成长不仅仅是孩子们,我作为老师也和孩子们一起成长了。因为要陪伴孩子一起制作,开始的时候我很惧怕,我怕自己坚持不下来,怕自己做的不好,孩子们笑话。但我在不断地劝告自己,没关系,就算做得不好也要坚持,慢慢的我发现我不再惧怕,反而很享受每天制作《识字书》的时间,我觉得我很快乐。我现在特别高兴当时陪孩子制作,如果不是陪孩子们制作我也不会有这样的感悟,很多事情是不用惧怕的,只要你迈出了一步,后边就没有你想象的那么难,只要你肯付出。

   最后是行动与坚持激励着我们。新教育实验发起人朱永新教授说过这样一句话:“只要行动,就有收获;坚持,才有奇迹。”我特别喜欢这句话,他告诉我们只要你去想了,去做了总会有所收获,但是不能半途而废,只要坚持做了肯定能看到你想要的结果。这句话也是激励我们制作《识字书》的重要力量,我不断地告诉家长,告诉孩子我们要坚持,不能半途而废。因为不管是教育,还是学习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一天两天的坚持不算什么,更重要的是日积月累的成效。正是在这句话的激励下,我们才能把活动开展好,扎扎实实的做到实处。有的时候我们面对太多的理想,一路走过,总是实现的少,憧憬的多,人之惰性往往阻碍着自我的超越,凡事不能持之以恒。但是,朱教授的这句话告诉我们有时不要太多的口号,我们需要的是行动,只要开始行动了,我们就在走向成功。

   我也希望,在新教育中,我能够集合自己的力量、学生家长的力量、学校的力量,用我们的行动与坚持来滋润向阳花班的小种子,让每一朵向阳花都能绽放光彩,过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我们静待花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