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亚妮专栏】一线教师运用积极心理学激发学习动机的成功教育教学案例(原创)
(2018-10-14 21:05:34)
标签:
365班级管理动机积极心理学 |
分类: 成员专栏 |
种子总会在温暖的阳光下发芽
当谈及积极心理学,我首先想到的是积极情绪,正向引导,持续鼓励等关键词。在心理学理论的指导下,我的班级管理顺畅了很多,其中学生的学习动机转变,成绩提高,甚至整个人生观都得以改变的例子不胜枚举。下面是一个真实例子。
韩XX,(后文称小林),这个孩子生性活泼大方,聪明开朗,却和其它男孩子一样,调皮不好学,成绩也不优秀。然而,在初一刚入学的军训中,他认真庄严的站姿却给我留下深深的好印象。于是,我大胆的推荐他做班长。惊奇的事情发生了。接下来的日子,这个男孩子学习异常刻苦,很快英语跃居全班名利前茅,接着,数学语文也进入九十分行列。让我欣慰的是,他团结了周围一大批爱好学习的尖子生。这样,班级的学风越来越好。
为了让这个孩子自信心更强,也为了使他的班级管理更加合理,我在课后做了一些辅导和鼓励,尤其是大量肯定的赞赏语言。同时,我们召开两次以加强班干部管理的班会,这进一步增加了这个孩子的自信心,使他在学习上突飞猛进。
初二是初中生两极分化最为严重的时期。小林开始有早恋的倾向。在调查后才知道是家庭矛盾影响的。小林成绩开始下滑,学习兴趣减退,班级管理一度出现混乱。一次语文课,小林的行为举止引起老师的震怒,他的课本被老师撕掉并扔了出去。这是压倒小林的最后一根稻草,他辍学了。
面对一位尖子生突然离家出走,出去打工,作为班主任的我,震惊之中,我缕清思路,打算不放弃,于是家访。看到小林一家三口居住在马家湾一个租借二十平米的房子内,我想起他每天第一个到校为同学们打开教室的门锁的情景;听到小林母亲说起家庭中婚姻危机,我想起上课时他无端发呆的神情;感觉到小林母亲对孩子绝望的结论时,我义正言辞的告诉他,孩子能被拉回来。当我不断的讲这个孩子在学校是多么优秀懂事的时候,其实我内心也才开始燃起了希望。两次的家访触动了家长,更触动了孩子。然而,他依然没有来上学。在随后的一个月,每个班会,我总会提起优秀的班长小林,并且表达出老师对他的怀念和痛惜。班里同学自发组织去他家里看望,还留了书信。在一个忙碌的已经忘记小林的夜晚,电话铃响了,是小林。他从老家咸阳打来的。他告诉我老家的星星很亮,空气很好。雪藏很久的怜惜一下涌来。我压制住愤怒,静静的聆听完他的感慨,然后,用很中肯的语气告诉他,他很优秀,在学业上一定会有一番成就。如果他可以悔改,学校还会给他机会。其实我自己都不能把握学校是否可以接受辍学半年的孩子,而且,他还能像以前那样好学吗?电话那头沉默良久,然后便挂断了。第二天的午后,小林爸爸打来电话,告诉我孩子回归正道,孩子要上学,原因是老师说他很优秀,一定能考上大学。我长长的舒了一口气。
重新回到班级怀抱的小林,瘦了,也成熟多了。大家用好奇还有怀疑的眼光一直看着他。这一次,我在班会上郑重的宣布让小林重新做班长,并告诉所有孩子,我相信小林会组织好全校冬季跑操比赛。我永远也忘不了他当时看我的眼神,感激和愧疚,还夹杂着些许不自信。在随后的两个周,我被门房师傅告知,我班孩子在班长的组织下,在学校门口练习跑操队形,让我注意孩子们安全;我又被语文老师告知,小林的作文是满分,小林的背诵最流畅;我还被宿管老师告知,小林每天晚上会跟着高中学生在操场跑步。(由于小林家远,我特地申请学校准许他和高中生一起住校。)当然,最后跑操比赛,我们班级不仅是年级第一,还是全校总分第一!
最让我吃惊的是,初三生活很紧张,可是同学们会自发的晨跑。终于有一次,一位女同学告知我,是班长小林倡导的。名义上罚没写完作业或是打扫卫生不彻底的孩子,实质上是督促大家跑步锻炼身体的。后来同学们自发早上晨跑,然后早读,而此时,其它班级孩子才陆续进学校。
小林是我带过很多届优秀学生之一。之所以我记忆尤深,是因为我一直用积极肯定的态度鼓励着他,也鼓励着我自己。小林的内在学习动机被正向的积极情绪和语言引导着,所以才得以在挫折之后步入正轨。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