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教学设计】陋室铭教学设计(二)原创

(2018-06-20 12:18:19)
标签:

365

安贫乐道

陋室

分类: 主持人专栏

【教学设计】陋室铭 教学设计(二)

西安市新城区  西安爱知初级中学  吴春玲 

四、再读,理解铭的基本内容

1、反复地朗读中,想必大家对文章的大意已经有了初步了解。不过,文言阅读能

力的提高,仅仅能说出大意是远远不够的。直译中对词句准确把握,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预习作业中,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同学们尝试翻译了全文;翻译中,你一定

有自己的体会和理解,也许还有疑惑和盲点,现在,小组讨论,完成下面四项任务:

Ø   在小组中,朗读自己的译文给同伴听,在相互对照中,取长补短,纠正补充,

完善自己的译文;

Ø  在组内寻求帮助,尝试解决你在翻译时遇到的字、词、句理解方面的问题;

Ø  仍然未能解决的问题,把它记录下来;

Ø  小组推荐一名同学,朗读他完善后的译文。

2、一起来朗读大屏幕上的译文。

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有名;

水不一定要深,有龙(居住)就可降福显灵。

这间简陋的房子,好就好在主人有美好的德行。

苔藓给石阶铺上绿毯,芳草将帘内映得碧青。

说说笑笑的是学问渊博者,来来往往的没有粗鄙的人。

可以弹奏素朴的古琴,浏览珍贵的佛经。

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耳朵,没有(成堆的)公文劳累身心。

(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雄的草玄亭。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也许受到一些教辅资料的启发,也许是有意为之,我们很多同学的译文都像上面的

一样,呈现出了这样的特点:押韵!而且上下句字数基本一致,句式整齐,很好地兼顾了原文的特点。

3、但是,正因为要兼顾铭文句式工整和偶句押韵的特点,也就不得不在直译的基

础上,兼用意译的方法。这样,一些重点词的用法及意义就被有意或无意地掩盖了、模糊了。你能准确解释下列词语吗?或者说在这篇文章中,你学到了哪些重点词语?谁来给大家做重点词的强调?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明确:

名,闻名,出名。

则,副词,就。  

斯,代词,这。

惟,副词,只。

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上,方位名词用作动词,长上。

鸿儒,博学的人。鸿,大;儒,旧指读书人。

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调,调弄,这里指弹(琴)。金经,指珍贵的佛经。

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烦乱;扰乱。 

案牍,指官府公文。

劳,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

云,说。 

何陋之有 之,宾语前置的标志,无实义。

4、你还有字词句理解方面的问题吗?

五、披文入情,一起走进刘禹锡的心灵世界

第一组提问:

1、粗读课文后,同学们对陋室总的印象如何?(或者:你认为陋室简陋吗?)

明确:何陋之有?

文末,作者借用孔子的话,用反问的语气表达强烈的肯定意味:陋室不陋 

并板书:陋室不陋

2、“陋室”为什么“不陋”?

明确: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3、在这8个字中,哪两个字最为关键?

明确:德馨  并板书在“不陋”之后的括号中。

第二组提问:

4、作者的“德馨”表现在何处?(或者问:文中用哪些句子体现了“德馨”?)

明确: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小组讨论:说一说,你从哪个字、哪个词、哪个句子读出了“陋室不陋”的意味?

小组讨论指名回答,然后明确: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一绿,一青,色彩鲜明,彰显“苔”“草”的色泽,也映衬出陋室环境的幽雅;“上阶”,“入帘”,化静为动,写出“苔”“草”的神态,也将外景引入室内,为下文写室中人、室中事做好了铺垫。

板书 景——幽雅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来的人多吗?不多!但却都是鸿儒,是博学之士,儒雅之士。古人很重视“无友不如己者……”,“非贤友则无取之”的交友之道。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既然谈笑的、往来的都是些知识渊博的贤友,“陋室”主人的德才之高,自然不言而喻。如果说,前面是借苔痕、草色写陋室环境的幽雅,那么,这两句则借来往之人写陋室的儒雅。

板书 人——儒雅

《礼记·中庸》上说:“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慎独”,小心谨慎地独处,是儒家的道德观念和自我修养方法之一,而且是一种很高的境界。与他人相处,环境影响,规则约束,尚可以掩饰不足,甚至弃恶从善、立地成佛;独处时,却无他人监督,无制度羁绊,不但可以肆无忌惮,纵心所欲,甚至能够违法乱纪,做出十恶不赦的事情。

今年以来接连爆出九起明星吸毒案。从早些时候的张元、宁财神,到近几天的房祖名、柯震东,对公众而言,哪一个不是明朗向上、光鲜靓丽的成功者?可是,私下里却是堕落如此!怎不令人唏嘘、扼腕?更具讽刺意味的是,成龙,房祖名的父亲,还是禁毒形象大使呢!所以,要看一个人,只要看他独居时干什么,即可如尝鼎一脔,一叶知秋。

那刘禹锡在朋友走后,独处时,又做些什么?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欧阳修在《六一居士传》介绍“六一居士”的含义时说:“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 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

琴棋书画,皆是文人雅事。刘禹锡,可做的,有演奏素琴,阅读佛经;没有的,是嘈杂的扰乱,官府文书的繁冗。一正,一反,正反结合,写出作者身居陋室的雅趣,可见其行事高雅。

板书  事——高雅

5、景,幽雅;人,儒雅;事,高雅:此五句不言德馨,但却时时都在渲染德馨;一字未言“不陋”,但在作者笔下,陃室岂止不陋,简直是贝阙珠宫、雕梁画栋啊!这所房子真的如此吗?

让我们先来大屏幕:

当时刘禹锡被贬至安徽和州当判官,和州策知州见他被贬而来,便横加刁难。按照当时的规定,通判应该住衙门里三间三厦的屋子,可策知州只在城南门给了刘禹锡三间小屋,面江而居。刘禹锡不但没有埋怨,反而还撰写了一幅对联贴于房门:“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

这个举动可气坏了策知州,于是他将刘禹锡的住所由城南调到城北,并把房屋从三间缩小到一间半,想看看他如何再观白帆。新宅临河,杨柳依依,刘禹锡触景生情,又写了一幅对联:“杨柳青青江水平,人在历阳心在京。”

知县见他仍然读书阅经、写诗著文,悠然自得,又把他的住房再度调到城中,而且只给他一间仅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房子。

半年时光,三次搬家,而且越搬越差。刘禹锡想,这狗官也实在太不像话了,想作弄我,我偏不买你的账,你要我愁,我偏乐!于是,愤然提笔,写下了这篇《陋室铭》,并请大书法家柳公权书碑勒石,立于门前,以示“纪念”。

出于故意刁难的初衷,策知州所给的一间小屋,又怎能不简陋!简直简陋到了极点!然而,即使如此,刘禹锡仍然快乐面对,从容生活,在贫穷的境遇中,乐于坚守自己的信仰。就像我们熟悉的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是那种典型的“安于贫而乐于道”者(孔子语)。所以,陋室不陋,并非真的不陋;或者说,陋室陋在外观、物质,而美在精神、追求。

所以说,开始回答“陋室简陋”的同学,也不完全错,只不过关注点稍微失之偏颇而已。

板书:安贫乐道

6、刘禹锡是否要在陋室中弹着素琴悠闲自在地过一辈子呢?文章表达的是不是仅仅就是安贫乐道的隐逸情怀呢?让我们了解一下刘禹锡的经历,也许大家会有个一新的发现。请看大屏幕:
   
资料(二)

刘禹锡(772840),字梦得,唐代文学家,有《刘梦得文集》。贞元进士,曾官监察御史。永贞元年(805),与柳宗元等参加王叔文集团,反对宦官和藩镇势力。失败后被贬为朗州司马。九年后(814年)被召回京城,又因游玄都观写诗讽刺保守派,外迁,任连州刺史。以后还当过夔州、和州刺史。直到文宗永和元年(827)才回到长安,以裴度力荐,任太子宾客,加检校礼部尚书。

他一贬再贬,直到暮年才回到京城。一般的人会怎么样?

也许悲痛欲绝,外加小心谨慎,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可是刘禹锡又是怎样的呢?

他被贬到朗州,九年之后才被召回到长安,可是他回到长安不久,就写了一首桃花诗来讽刺权贵。请看大屏幕:

(资料三)1

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  戏赠看花诸君子

             刘禹锡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去国十年,物是人非。千树桃花,仿佛因投机取巧而在政治上越来越得意的新贵;看花之人,正是趋炎附势、攀附新贵的小人。

当朝新贵岂能容他!于是,他又一次被贬。而这一次被贬竟达十四年之久。十四年之后他又一次被召回到长安,人至暮年。我们想,也许,这一次,他该学乖巧了吧?可是,他还是不改桀骜不驯的脾气,再赋诗一首:

(资料三)2再游玄都观

序:因再题二十八字,以俟后游。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他旧事重提,向打击他的权贵挑战,表示决不肯妥协的勇气。序中说:“因再题二十八字,以俟后游”。“俟”就是“等待”。更是明确表示:他已经做好了再次被贬的准备。这就是刘禹锡,这就是他的铮铮铁骨、干云豪气!这就是“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今朝”的刘禹锡。在人生的秋天里,他仍然活得那样潇洒,那样有激情。身体的强大,算不得强大;只有心灵的强大,才能无坚不摧,无往不胜。

所以,作为对策知州之流的有力回击,《陋室铭》绝不会就此止笔。

第三组提问:

7、但作者明明在颂自己的陋室,为什么又写“诸葛庐”“子云亭”?

明确:诸葛亮,三国时蜀国丞相,著名政治家;子云,即扬雄,西汉著名文学家:他们都是历史上名声显赫的人物,一个在政治上建立奇功,一个在文学上很有造诣。

作者以“庐”“亭”比“陋室”,以“诸葛”“子云” 比自己,不正是表明想在政治上和文学上都干出一番事业的愿望吗?他没有隐居,他也并不消极,他是一个有远大抱负的人!

板书:远大抱负

8、再读文章开头,是否豁然开朗?

山,“有仙则名”;水,“有龙则灵”──这是当时人们公认的道理。仙之于山、龙之于水既如此,则人之于室亦当如此,是以室虽陋而有德者居之,则不陋矣。作者以类比立论,概括全文主旨,也表现了自己的一番豪情。

板书:类比

9、表明自己的志向,作者却并不直白地表述,而是以“陋室”为喻,写得比较含蓄,这样的写法叫做什么?

明确:托物言志

板书:托物言志

小结:

这就是《陋室铭》,文辞简约,意蕴丰厚。它不仅是一个落魄文人郁郁不得志时的自我沉醉、自我安慰,而且是一篇特殊的战斗檄文。官场的险恶、人情的冷暖并没有浇灭刘禹锡心中的战斗之火,他潇潇洒洒地提起笔,对炎凉世态、坎坷仕途作出了最昂扬、最诗意的回答。

这就是刘禹锡,安贫乐道,志向高远。他没有让一间小小陋室困住自己高贵的身心。他是中唐“诗豪”,给后人留下诗文800多篇;他是屡遭贬谪的朝廷官员,历经艰辛却痴心不改,每到一处均能深入民众,体察民情,勤廉守政,力行教育,为当地的发展做出历史性贡献。  

孟子说,读书人要“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但刘禹锡显然超越了孟子:

房子很狭窄,但是他的心——很开阔。

环境很嘈杂,但是他的心——很宁静。

生活很单调,但是他的心——很饱满。

经历很坎坷,但是他的心——很坚强!

他,“穷且益坚,不堕青云之志。”他,“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他,不愧为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筋骨和脊梁!同学们,让我们融入自己的理解和情感,怀着对刘禹锡更加深刻的理解和崇敬再次朗读全文……

一、     布置作业

1、进一步巩固《陋室铭》的背诵和默写;

2、查找刘禹锡的诗,选择最喜欢的一首,抄录下来并背诵;

3、选择一种自己熟悉的器物,运用托物言志的写法,仿照《陋室铭》的格式,写

一篇铭文表达自己的某种志趣和追求。可参考的题目有:《教室铭》《宿舍铭》《吾家铭》《朋友铭》《学习铭》《旅游铭》等。

   (其中1必做;23任选一题)

板书设计:

                      陋室铭

                         刘禹锡

【教学设计】陋室铭教学设计(二)原创              景——幽雅

陋室    人——儒雅      不陋(德馨)

【教学设计】陋室铭教学设计(二)原创 【教学设计】陋室铭教学设计(二)原创          

                  事——高雅

 

 

 

    (托 )物—————————()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