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天马行空
天马行空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9,044
  • 关注人气: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镇的味道

(2024-08-06 08:36:35)

小镇的味道


乡下小镇,自有其生命节律和活力,栖真寺也不例外。

东方泛起鱼肚白的时候,小镇就慢慢苏醒过来。最先醒过来的是农贸市场、小茶馆、小面店,还有从乡下出来把摊的老妇人,小商贩们;起早出来喝早酒、早茶的老头们。

乡下的老人起得早,上街也早。小镇被乡村,被田野包围着,自然也就带上了乡下的土味,早早地迎接着从乡下来赶早市的人。

天放亮,小茶馆里已是坐无虚席,都是习惯早起的从乡下赶出来的老头们。小茶馆里弥漫着茶杯里冒出的热汽、老人们吐出的烟气,他们在这浓浓的生活氛围中聊着家长里短,侃着“大头天话”,同样上了岁数的茶馆老板娘,很守时的拎着水壶给他们添冲开水,其乐融融!

小镇上的小面店兼小酒馆,同样也是客满着。吃早点的,喝早酒的,同样也是起得早的,从乡下出来的上了岁数的人。有的要上一碗三鲜面,喝着从家里带来的酒,一口面一口酒,肚子填饱,酒也喝够。有的二三个、三四个的围着一小桌,让面店老板小炒几碟,桌聚着喝,边喝边有一搭没一搭地聊些不着边际的,但似乎也有一定道理的闲话。有的叫上一笼烧卖,从老板准备着的酒箱中摸出一瓶,自斟自酌地喝着,喝剩的酒,放在桌子靠墙处,明天再喝。喝早酒的,一般都有个规矩:不会喝得面红耳赤,醉醺醺,只是解解酒瘾,太阳升高还得下田的下田,做工的做工,用他们的话说叫 “还要各奔前程”。

最热闹的要数摆摊叫卖的地方。栖真寺原先在老镇的市河西岸,后来腾油公路贴老镇北边经过,小镇遂沿公路两边发展,在野猫港东岸建造了农贸市场,乡下人俗称小菜场,那儿就成了新的人气聚集地。

春日的某个早晨,我也和其他老人一样起早骑着电瓶车赶往栖真寺。在老地方吃了碗咸菜肉丝面,再去小菜场,看得落当就买点时新货。

到了那儿,小菜场东面的路北侧、市场前面腾油公路南侧已横七竖八地停满了各色电瓶车、三轮车。好不容易在两电瓶车之间找到了一点位置,把车硬停了进去。

下车,先来到路的北侧,那儿由东向西摆放着黄鳝、泥鳅、龙虾、河虾、黑鱼、杂鱼等水产品,大部分是自捉自销的,量不多,用脸盆盛着。一位看上去像是住在城里的老人正在向一位卖黄鳝的询问:“这黄鳝是野的吗?”那人说:“当然了,你看那黄鳝的尾巴,尖尖的。”老人说:“听说现在冒充的也有的,我不识货的。”那人说:“我不会骗你的,我是专门捉黄鳝的,一年要捉上百斤呢。”那个人40岁左右,我认得,一年四季专捉黄鳝。于是我凑上去对那老人说:“他说得没错,我也常与他买的。”那老人听了我的话后就说:“那我买两斤。”

我向西走了几步,来到一位卖泥鳅的摊位前停了下来,那人见我停了,向我介绍说:“我的泥鳅是藕田里张来的,张了好几个晚上才这么一点点的。要伐?”我问:“多少钱一斤?”“卖给你20块!”看他的脸盆里大约一斤左右,价格也公道,于是说:“全称一下好了。”

然后再边闲逛边向西走,到了南出口前的路边,那儿摆放着很多卖笋的摊位,有一把把扎好的,更多的是散放着,任顾客挑选。一场春雨一朝笋,正是笋集中上市的时节,大的,小的,长的,短的,粗的,细的,都是刚从竹园里挖出来的,还带着新鲜的泥土。讨价的,还价的,挑选的,称重的,透着交易的热闹。我向一位老妇人买了一把最小的,准备回家烧油焖笋。

菜买好,习惯性地再走走。

笋摊的北面是几位老妇人,坐在矮凳上,前面摆放着自种的时鲜蔬菜,估计是一清早从地里斫来的,不然叶子上怎么还有着晨露呢!

小菜场正面,由西向东摆着的有甏头雪菜、大头菜,有霉干菜,有土鸡土鸭蛋,都是有机的。闻到大头菜的香味,诱发了购欲,卖菜的老者,看起来70多岁,说:“大头菜自腌的,还放了洋姜,很香的。”他卖的是“干大头菜”,吃起来有嚼劲,洋姜俗称洋芋艿。我蹲下身说:“我买几个。”他揭掉盖在甏口的毛巾,帮我挑了三个,称重,付钱,还给了我一捧洋姜,说:“反正也卖不掉,给你一些,蛮嫩的,还有点甜,过粥吃蛮好吃的。”我连声道谢!

在乡下小菜场,老人们卖自种的蔬菜时多给点顾客是常有的事,还会说:“自己种的,多给你点好了。”

小镇,有着与时俱进的建筑,但仍保留着乡下的自然与质朴,这可能就是小镇的味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2024年08月04日
后一篇:说说油车港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