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
(2024-03-29 08:32:25)荷 花
看到古人的诗“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就会对荷有一种肃然起敬之感。盛夏时节,每每走过栽种在水田里的莲藕,荷叶圆盘似的顶在亭亭的茎杆上,清晨的露珠还在那碧玉盘里滚呀滚的,含苞的花蕾带着粉色,盛开的花朵洁白如玉的情景时,总会心生爱意。爱美之心人皆的之,这是至理名言!
我们这儿,在我的记忆中是没有栽种莲藕的经历的,小时候没有看到过一朵荷花,进入21世纪后,农业种植结构产生调整,多种经营兴起,原来只种水稻的田里也种起了莲藕,这样才能欣赏到“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意境。
然而,古时在我们一带,肯定有大片的莲藕,或野生,或种植,然估计以野生为主,其时的古人不知是否掌握了莲藕的栽培技术?
为何我这样认为呢?因为在我们周边的地名里,带有荷花两字的还真有几个。从古人取名的方式来看,肯定是有过荷花的。
我们钳力圩有一只汇,一直来称其为荷花汇,那里有一片开阔的水域,不太深,估计那儿以前长过野生的荷,夏天的时候,那汇里荷花盛开,人们就以此为名了。
在离我们约几千米的南面,有一座古桥,为石梁平桥,桥名为“荷花浦桥”,桥面有石护栏,桥南北两侧石刻楹联分别是“行与之还得十亩河闲意,进而益上好二雨圩要津”“却为半读半耕三家村舍,远课一晴一雨两岸桑麻”。此桥建在荷花浦上。浦即为港,这条港南北长约300米,北面有一个漾。漾的西面是三家村,村上的住户大都姓钱。自然村落的形成已有几百年的历史了。估计古时候那儿荷花满漾、满浦。得名荷花浦,桥建于其上即名“荷花浦”。
在千金寺那儿,有一只小圩,有一个荡名后荡,在他们之间有一只池,村民都称之为“荷花池”。
就在我们这方圆不到3000平方米的范围内就有三个这样的地名。而这些地名不是后人取的,古已有之。
想想那时,春来万物复苏,平静的水面钻出嫩嫩的荷来,待几晴日后,嫩叶展开成圆盘,田里的麦苗也正长穗,相映成趣,杜甫有诗“圆荷浮小叶,细麦落轻花”,那种“桃花源”式的乡景,何等地诱人。等到莲蓬长成,小娃划着菱桶,偷采白莲回,那种得意,那处天真,亘古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