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高中生活二
(2024-01-16 08:36:46)我的高中生活二
学校生活大凡就是上课、下课、作业、活动,一些很平常的学生生活,当然也会有一些特殊的记忆事件,使你终身不忘。在南汇中学读书的二年时间中,就有这样几件事记得比较深。
当时的南汇中学是一所高中,招收北片农村的学生就读。那时的农村初中生都是在小学附设的初中班毕的业,所以课程中没有外语这门学科。到了高中以后,第一次接触学习英语,那是叫外语。
不知怎么的,我的外语成绩在班里算是好的。入选了外语老师组建的外语小组,成为一名蛮重要的成员。为了训练我们的发音技巧,提高口语水平,老师特地带着我们到公社广播站录下我们的发音情况。回学校后播放一一给予校正。虽然那时所学的英语知识非常浅显,高中生是从认识字母开始的,好似现在的小学生,但总算是有了起步,会读会写一些英语单词和句子,会读一些简短的文章。所以高中毕业后的第二年到大队学校任民办教师,分到的教学任务之一就是教初中英语。后来差一点成为专业的外语工作者。高中毕业后的第一年,我们大队派到了一个读大学的名额,学校是北京外国语学院。那时读大学是由大队推荐的,我们大队的干部推荐意见不统一,有人要推荐我这个高中毕业生,有人要推荐一位初中毕业的。我们两个各有优势,那个人虽然只是大队附设初中毕业,没有学过外语,但在大队团支部工作。我刚高中毕业,但学历要比那个人高,而且也接触过外语。但大队干部们都各持己见,达不到意见的统一,结果那个名额放弃了,后来公社把名额给了别的大队,那个大队推荐了我的校友,高我一届的高中生。后来上了外国语大学,毕业后在国家驻外机构工作。后来恢复高考,我第一考就考上了,到湖州读师范,有自选学科,我选的学科也是英语。只是后来走上工作岗位后,没有再教英语,现在基本都还给了老师。
南汇中学,那时有一个广播室,就在大门进口东面的一间小房子里,面积只有几个平方米,设施也极其简单,只有一只放大机,一只唱机,一个话筒,几张唱片。我不知是高一还是高二,学校把管理播放的任务交给了我。只记得接受任务后,每天中午和放学后都要播放学校自办的节目,播播好人好事,播播歌曲。学校召开运动会时,广播室是最忙的时候,运动项目的开始报名,运动场发生的感人故事,都是要广播室播报。学校里成立一个专门的报道小组,负责运动会的采访报道。管理广播室。管理其间没有出过什么差错。
两年高中最有意思的学习是到一个叫下莫港的小地方去学习拖拉机知识。我上高中是在1971年春季,毕业于1974年的春天。那时农村拖拉机还很少,难得有几个大队有一台。我们当时有一门课程叫作农业基础知识,其中一块内容就是讲拖柆机。学校了解到下莫港大队有一台手扶拖拉机,就组织我们这些小年轻学生去那儿参观拖拉机。拖拉机对我们还是新鲜事物,没有看到真正的实物。所以去之前还是很兴奋的。那个地方在学校的东北面,好像离学校的距离不是太远,走了几十分钟就到了,那拖拉机停在生产队的工场上,工场的南面有一条小河。主要是听拖拉机手介绍拖拉机的各种部件、性能、耕田的好处等,并且驾驶着在工场上兜了几圈。大部分人只是站在拖拉机周围,本地的同学有几个坐到了驾驶座位上。毕业后,我还真是跟拖拉机打上了交通。1975年,我们生产队里单独买了一台手扶拖拉机,10马力的,双飞轮,是湖州连市那个地方淘汰下来的。买来后,队长让我和我姐夫做拖拉机手。拉拖机手做到我考上师范为至,前后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