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的高中生活一

(2023-11-03 10:02:20)

我的高中生活一

 

1971年冬季,我在自己的大队学校初中毕业,那初中班是大队小学附设的。初中毕业后,经大队干部推荐,第二年的春季,来到南汇中学读高中。我们大队派到两到高中名额。

那是我第一次出远门。南汇中学在南汇镇上,也是第一次听说。开学去学校报到是在油车港镇乘的轮船。

近一小时的航行,来到了南汇镇。南汇镇江南水乡,所以和我们油车港镇差不多,有临河而建的房屋,有上下埭的店铺,有店铺相隔的不太阔的街道,房子大都也是平房,且不规整。

轮船码头在南汇市河的偏东面。走上轮船,踏进一条长长的弄堂,从弄堂两边的墙壁看,那儿原是大户人家。弄堂的尽头有一个大门,再里面就是南汇中学。

大门对面,是一排长长的教室,平房,从东到西足有百米。在西围墙处有几棵大槐树,大树底下有一排爬杆,还在单杠这样的运动器械。学校的西南有几间平房,那是学校的食堂所在,食堂前面有一个水井,记忆中是很大的一口,井壁用青砖围砌。井台用水泥浇铸。

大门的东面也是几间平房,是我们的宿舍,其中最西面的一间是学校的广播室。后来我成了那儿的主人,负责广播室的管理与节目播放。

教室的前面是一片开阔的操场,有两片篮球场。后来,放学后的篮球场上总能看到我们的身影。

二年高中生活,现在回过头去看看,似乎很苦,但在那时,没有这样的感觉,一切生活都是正常的,甚至会感到一种幸福,因为比家里要好,还有一点零花钱。

因为是第一次独立生活,第一次过上集体生活,吃上了食堂,吃饭了只要去排队盛饭菜就行。

每个星期一从家里出发的时候,母亲都会给上一个星期的菜金钱,天冷以后,星期天的晚上还会帮助准备一点炒菜,装进搪瓷杯子里,第二天带着去学校。在学校里每一顿饭都是新鲜的,每一顿都有新鲜的菜,不像在家里,有时可能吃的是冷饭,有时吃的可能的炖菜,而且母亲在菜里放油也是非常吝啬,所以在生活上没有感觉到什么不好。

那时每一个星期,母亲给5角生活费,没有零花钱。为了从这5角里节省下几分钱,到了星期六,中午放学后,中饭也不在学校食里吃,就走回家。

我到学校,走路大约1.5个小时。那时,我们油车港的同学除了镇上几位,都是走着去的。星期六走回家里,大概是中午12点半,大人们还在休息,锅里的饭还会是热的。

从我们到学校,有两条路可走,一条东路,一条西路,西路在杨溪的月字圩那儿摆渡过连三连四荡,经荷花民主,走大中桥,小中桥,到南汇。那儿路要近,但摆渡比较麻烦,因为没有人工渡船,那儿有一节簖,有看簖的人,它有一条小船,但人不是一直在那儿,有时会出去巡簖,有时会回总场汇报工作。如果那人不在了,我们就过不过去了。只能在那儿等他,记忆中有一次等了约2个小时他才从总场慢慢地回来。

东路路远,但不会有摆渡无人的苦恼。东路从合心的嘉秀桥往北,在天凝的南河埭杨家栅那儿摆渡,那条河比较宽,名陶母塘,有专人摆渡的,只是要付摆渡钱。每次2分。因为要付摆渡钱,这钱对我们来说是蛮珍贵的,所以宁愿在月字圩上多等时间,也要从那儿走。摆过渡往北,穿过几个圩头,走过一座大桥,石头古桥,那桥边原有一只庙,后来拆了,只留下了一棵大银杏树。过大桥,再过几只圩头,过一条水泥桥,往西经过南汇渔场,就到南汇了。

那时年轻,走这点路不在话下。再说有同学一块走,说说笑笑也蛮快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我经历的地震
后一篇:扳鱼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