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瓶山
(2023-10-11 08:33:51)游瓶山
身在嘉兴城,却很少出去走走。一是因为上班,一是因为双休日回乡下,一是因为城里的这些地方都去过。这次放长假,和老婆说定放假第一天去重温一下,来一个旧景新看。
首先来到嘉兴城的最高处瓶山。这是去年国庆假期走的第一站。从建国路处上山。说是山,其实只是个小长土墩,南北走向,高15.8米,长约50米。拾汉白玉台级而上,上面一个平台,面对一堵墙雕,上面雕刻着一首古诗,题为《瓶山积雪》。瓶山积雪是古代嘉兴的一处胜景。现在天气变暖,嘉兴这块宝地上很少有下雪的情景出现了。后人要把这瓶山积雪作为考古来考证了。诗是这样的“试上瓶山莫畏寒,楼台白玉倚阑干,雪晴海国阳春早,搀入梅花一色看。”诗出自清代嘉兴知府许瑶光之手。
转过墙继续拾级而上,路两边为汉白玉扶墙。来到山顶。顶上古树参天,绿叶葱葱,大树掩荫之下有一个亭子,名八咏亭,里面传来了清脆的学唱越剧的调音。是很民间的那种声音,走近一看,是一位60多数的老妇。穿着嘉兴老太喜欢的那种红色外套,略有些胖,拿着话筒,学唱得很是投入,旁若无人。八咏亭的翘檐结构,倒也相符那古老的越剧声调。
随着向北延申的小道,来到瓶山阁前,瓶山阁的结构为明清风格,翘脊飞檐,落地长窗。上下两层,重檐歇山顶,木抹桐油,顶盖黑瓦,整幢建筑呈现出一种凝重感。正面的柱子上都有对联相称。一层上方挂着一块匾额,名“拾灵居”。看着这名颇感有雅意,可惜门关着,不知里面是如何的“灵”与“居”!
沿着阁的边沿往北,在阁的西北处向西望,那儿就是鸳湖旅社。现在的鸳湖旅社已被修缉一新,成了人们了解中国共产党诞生史的重要平台。
沿石级向西下,在一处仿古的建筑前,聚着几位练家,我是外行,只觉得他们练的好像是一种拳术,不像太极,不像常见武术套路。朝北看,房子的中层也有一块匾额,上书“且缦”二字。不知是何意。回家查了字典,那缦的解释是“没有花纹的丝织品”。且的解释有“暂时,又、并,将、近。”还是不得要领。
瓶山是人造之景,有假山,有曲流。在西面的山脚下,有仿“流水曲觞”那样的小溪流,溪边乱石参差,小溪弯曲有致。边上有几位老者正在树荫下品茗聊天,惬意写在每个人的脸上。相信他们中有退休工人,有开发区的拆迁户老人。都是晚年生活无忧者。
往南出南门,是瓶山一个标志性的建筑,石牌坊。我最早认得瓶山就是那石牌坊。四根柱子上刻了《瓶山积雪》四句诗。
出来站在中山路上朝北回望,蓦然想起清代朱彝尊《鸳鸯湖棹歌》其五写瓶山的诗:“西埏里接韭溪流,一篑瓶山古木秋。惯是争枝乌未宿,夜深啼上月波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