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荡文化之捕鱼
(2023-09-28 08:16:51)湖荡文化之捕鱼
大网,又称抄网,用两根长约3米的竹竿,一端并在一起用细绳扎牢。在离结绳处约1.5米的地方用一根宽1米的“丁”字形网撑把竹竿撑开成扇状。手工编织网兜,网兜绷于成扇形的竹竿上,外弧宽3米,内弧宽2米,网兜深3米左右。辅助工具叫“扒头”。扒头由两根长3.5~4米的竹竿和一根长1~1.5米的小竹竿组成,先把两根长竹竿的一头并在一起并用绳扎牢,另一头分开,再把小竹竿绑于长竹竿的分开那头,做成一个“三角形”状即可。还有框架呈三角形、圆形、椭圆形的小抄网,在沿岸有水草、茭白、湖养草的地方。用手推、舀取或船舶带动等方式捕捞沿岸小型鱼虾类。
扳鱼罾,《楚辞
九歌》里,就有“扳罾何为兮,木上作渔网”的记载,那时,扳罾这种捕鱼工具,已经被先民广泛运用,人们用旧纱布或旧的较密的渔网,制作成正方形,后来用苎麻线、塑料线、尼龙线织成网。根据需要周长和网眼大小不等。
扳虾罾 ,扳虾罾是乡间比较常用的捕虾工具。用棉纱布制成,小巧玲珑,一人能轮流操作数把罾。把麦麸、糠皮粉炒熟调上香油,放在罾里作饵。
塘罾, 有许多爿网拼结而成。长度一般根据河的宽度而定,河有多宽,罾就有多长。网的边上有两根粗粗的纲绳。捕鱼时在河的一边竖两根长毛竹,用于系纲绳,另一边岸上装有木轱辘,两根纲绳缠绕在木轱辘上。这样的网一头高一头低。塘罾起网时,两人在岸上转动木轱辘,让塘罾慢慢起来。鱼就会集中在较低一头的网里,渔民用一根装有长柄的网兜把鱼捞上来。当网渐渐起来时,河中来往的船只得停一停,要等渔民把网中的鱼捞出再放下网而且网要沉到一定的程度才能再过船。
弯笼,弯笼由两个直的用青竹篾编结的竹笼拼接而成,每个竹笼长约35厘米,直径约10厘米,拼接后的弯笼呈“L”形,一个竹笼的两头有空洞凹进去,有倒刺,虾、黄鳝、泥鳅进去就出不来了。另一个竹笼里面放诱饵,并有盖子,方便将虾、黄鳝等倒出来。
丝网,用尼龙丝线织成。网眼有大有小,根据手指头伸进的多少,依次叫“三指”“四指”,长度在10米左右。网眼大,捉大鱼;网眼小,捉小鱼。丝网依次“张”好,接着就用各自手中的 [赶鱼响叉,在水底乱搅。目的是让鱼儿四处乱窜,一旦撞到柔软的尼龙丝网上,十之八九难以脱身。这丝网也就有这特点,鱼儿越是犟,越是被缠牢。
在日常的捕捞中,发明了众多的捕捞方法,不管什么样的鱼,不管生活在什么地方,都有办法给捕捞上来。
戳盲叉,专取河底淤泥里的鱼,一般在冬闲季节的晚上,三、四个人划着一条小船,来到外荡,选定一个地方,人在船上一字排开坐下,每人手握两把用5~9齿的鱼叉朝河底地毯式乱叉,谓盲叉。因为鱼到了冬天一般会在水底,着泥处活动,有的还会潜进淤泥里,所以在这样季节盲叉,会有一定的收获。鲤鱼、鲫鱼、黑鱼、鲶鱼、甲鱼等都有可能成为叉下之物。
赶大网,适合捕捞活动于水域开阔,河底较浅的鱼。赶大网分下网船与赶网船,一般是5~7人为一组,下网一般有3至5个人,赶网的一般为2~3人,他们各自划一条小船。赶网与下网的船一般相距约10米左右,下网的,分头网、二网、三网,头网有经验丰富的人操作,因为他下网的位置直接关系到鱼的多少,头网船在中间,二网、三网船在两边。人握住网撑把网下到水中贴近水底。网与网之间的距离不能紧靠,也不能太疏。紧了网要“打架”,疏了鱼会漏网。赶网的在离网40~50厘米的地方停住,等下网的人起网。如果碰到有大鱼,就赶紧要网兜抄鱼。
敲鳑鲏,主要捕捞鳑鲏这样的小鱼。所用的网与大网相仿,只是尺寸要小一些。捕鱼时间一般在春秋季。2~3人一组,各自划一条小船,选定河段后2人张网,1人把小船划到离网十几米的地方,向张网船边划用平齐敲击船身,让其发出响声驱赶鱼群,鱼受到惊吓误入网中。这种方式捕获的一般都是象“鳑鲏”这样的小鱼。
罩扦,一般捕捉浅水处的鱼。一般在秋冬交替之时作业。它既是一种捕鱼工具,又是一种捕鱼方式。做罩扦材料为竹篾。先用竹篾编织成一个高1.2米,直径1米,无底无盖两头通网状圆锥物体。底部用圆形毛竹片固定,上端用多股篾条整合成一个圆口,内壁间隔10厘米竖撑一根根竹竿,以增加罩扦的抗压度。捕鱼前,先选择好河荡滩边地势比较平坦的地块,清除周边2米内的杂物,中间插上一根小竹竿,顶端固定一只亮面向上的河蚌壳,在黑夜里方便捕鱼人寻找目标。傍晚时捕鱼人在选定好的地方撒上一些诱饵。几小时后,捕鱼人划着小船,带上罩扦悄无声息地接近放食点,在距目标1.5米远时双手握紧罩扦,快速起身稳准地把罩扦罩入水中,正在觅食的大小鱼儿被全部罩在里面。捕鱼人双脚脚趾牢牢勾住小木船的船头,不让小船漂离,然后,用手或小网兜在里面用力搅拌,把里面的鱼儿搅晕,然后,一条条抓出来放进船仓内。这种捕鱼方法既是力气活,又是技术活,一般人较难操作。
推港底,一般捕捉岸滩边的鱼。鱼工具与赶大网的网形状差不多。只是大小不同,网眼不同,捉大鱼用网眼大的,捉小鱼用网眼小的。2人合作,一人在船里下网,一人在河岸边“推”。下网的人把网下到河底,赶鱼的人就在河边用竹子做的T字型的赶鱼工具向张网的方向推进驱赶,将鱼逼进网内,下网人起网要迅速,否则鱼会很快逃走。
滚钩,俗称碰钓。一般捕捉生活于水深且水域开阔的大鱼。用一根十多米长的绳作总绳,总绳上每隔10厘米左右为一档,每档点上有一根连接线,线的另一端系上用钢丝做成的弯钩。弯钩锋利无比,尖头内侧有倒刺。弯钩有2只组成的,也有4只组成的。2只的背靠背用细绳扎紧,形如吊钩;4只的也背靠背用线扎紧,形如兰花叶片,也像小铁锚。扎好弯钩,再用一根1.5米长的小竹竿,下端固定在总绳上。作业时,把带钩的总绳一字儿放入荡中,两边各有一只小船,船上两个人,一人摇橹使船前行,一人坐在船头,握住总绳上的竹竿在河面上抽拉总绳,在前行中钩子碰到鱼儿,鱼儿就会被钩住,钩子上的倒刺会把鱼儿牢牢扎住,无法逃脱。此捕鱼方法关键是两船要齐头并进,中间要保持一定的距离,捕捉季节在冬天。
张
吊黑鱼,一般在夏秋季节,在长有水草的地方用钓子钓。钓鱼人可在船上,也可在岸边。诱饵为蟾蜍,俗称“卖泥蛤多”。吊钩上扎上此物,放入水中,钓者上下抽动钓线,使蟾蜍离开水面再落入水中,这样就会发出“笃笃”的蟾蜍入水声,以诱黑鱼上钩。
夜赶网, 工具为大“棺材网”,捕鱼时2人合作,将船摇到捕鱼的河段,与河岸成丁字形,1人在船头处把网下到河里,1人在船艄处划桨,使船横向靠拢。用扁担敲打船舷,把鱼儿赶向岸滩,吓进鱼网。下网人要迅速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