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鲍甸齐

(2023-08-31 08:20:18)

鲍甸齐

 

鲍甸港养育了鲍甸人,由于鲍甸港受潮汐的影响,涨水,退水都很有规律,也养成了鲍甸人的心也和那涨水退水一样的时间整齐。这种齐心被村里人称为“鲍甸齐”。

鲍甸齐,也不是人们随便说说的,真有其事可证。

不说远的,历史上的,我想信历史上肯定也曾有过,但没有文字记载。单说近的。民国22年,埭上发生了莫名的大火,把埭中间孟家的几乎全部房子给烧掉了,影响了大半条埭。后来埭上有名望的人物,孟德山与王金龙受埭上人委托去双桥问风水先生,先生说是港底有一条火龙,埭上的莫名之火就是它所为。然只要在港里填上一条土埂把那龙给镇住,可保埭上平安。

于是在民国23年,埭上人利用农闲时间,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有船的出船,凭埭上30多户人家的力量,硬是在鲍甸港靠北的地方,填出了一条长200多米的土埂,埂东西游走似一条蛟龙模样。还在东面的莳公荡里填了一个土墩,大家称其为龙珠。龙尾就在我家前面向西不过20米的河港中央。埂填好后的几十年间,小火灾发生过两次,一次是在1965年,我家邻居房子的木柱子(我们叫柱脚)在夜晚着火了,原因是从灶里的退的灰放在竹制的畚箕里,靠着柱脚,死灰复燃,柱脚烧着了,好在我和父亲从邻居家串门回来时发现了,后来很快地被扑灭了。还有一次是在1975年,生产队的公场上堆了几个大柴堆,有三个小男孩在柴堆弄里玩火,把柴堆烧着了,全队的的人出动,再加上姜家湾大队在立夏圩上干农活的人,几百人参与救火,大火终于被扑灭。这两次火灾没有造成什么大的损失。大火灾没有。

我们埭上的田主要在钳力圩,圩头中间有一条东西向的浜,长约200米,宽约15米。1965年,搞园田化时,埭上人用了一个今冬明春时间,把那浜填平了,多余的泥做坯。使钳力圩多出了好几十亩的水田,可以多打粮食支援国家建设,上面领导为了表彰埭上人的贡献,在宽阔的鲍甸港上造了一座水泥桥,从此埭上人去钳力圩干活,不必摇船动橹。其他生产队的人非常地羡慕,因为那座桥是只通钳力圩,往南是断头路,只为我们埭上人造的。此桥也是埭上人齐心合力的果实。

生产队的时候,我们队田最多,是出了名的田多人少。然干双抢,结束时间不会比别的生产队晚多少天,最多一至二天。双抢期间,可以说是全员出动,各尽所能,队长根据实际情况安排各人的活计。年老的,在场上晒谷、扬墒头、拔秧,能干活的小孩搭猪灰、搭稻穗、种田边埭。全劳力们出早工,开夜工,没有一个缺工,没有一个偷懒。产量全大队最高,拆红也是全大队最高。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埭上人有了些钱,就把平房改造成了楼房,不到三年时间,除了两家因为身体的特殊情况没有改造成楼房外,其余人家都造起了二层的楼房。是全大队最先的,也是最多的。大家说:“你们埭连造房子也这么齐心!”。

是呀,人心齐,泰山移。只有团结一心,才能把事情办好!国家不也一样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吹皱一港春水
后一篇:秋韵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