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击不倒古银杏
(2023-04-25 08:01:44)雷击不倒古银杏
梵音庵,原名梵音堂,坐落于杨溪村一迷圩北端,始建于清顺治元年(1638年),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乡绅出资修缮、扩建梵音堂,并改称梵音庵。解放后,成为杨溪小学校舍。1971年春在“大破四旧、大立四新”的背景下,庵宇被拆除改建为杨溪学校,仅保留了这棵银杏树。从此银杏树与孩子们朝夕相处,陪伴一代代杨溪学子成人、成才,走出乡村,走向远方。学校拆并后,2003年,村民在此组织民间活动,并改名为梵音寺。2015年10月8日被秀洲区民族宗教事务局批准为民间信仰活动场所。古老的银杏树,又能听到熟悉的晨钟暮鼓,又能闻到久违的缭绕馨香。
银杏树,和它的年轮一样具有极强的生命力。
1973年7月初的一天下午,天气闷热,澄溪公社经管线上的几位干部,正在杨溪大队小学内开会,研究全公社早稻分配工作。2时许,天空乌云密布,白天成了黑夜,不一会儿狂风大作,电闪雷鸣,大雨倾盆。突然一道强烈的闪电直击而下,刹那间,“黑夜”变成了白昼,紧接一个劈雳在小学上空炸响,闪电产生的振动波将会议桌上的茶杯给震倒了。开会的人个个吓得面如土色,好一会儿才缓过神来。大雨下了二十分钟左右,虽仍有电闪雷鸣,但强对流情势已然减弱,这时有胆大的打开门,看看外面的情景。突然那人大喊:“拆烂污了,白果树遭雷击了。”听到喊声,大家赶紧走到门外。只见操场上狼藉地散落着一地的树叶、树枝和树碎屑。大家把目光聚焦于这棵在此挺立了几百年的古树,发现离地约10米处的大树主杆被刚才的雷电劈开了一道长约3米,深约0.3米的裂缝,里面的肉质树身清晰可见,散落在操场上的就是那电从她身上击下来的。
看着这受伤的大树,大家担心,那老树能否挺过这次劫难。
说来也怪,那树虽遭雷击,伤痕累累,可生命力依然强大,照样枝繁叶茂。
几百年的阳光雨露,在她身上产生了抗拒自然灾害的巨大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