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聊越生气
(2023-01-10 09:12:40)越聊 越生气
我姐夫岁数比我大5岁,他很看不怪现在社会上的一些风气,总要拿他过来的好岁月作比。他总会说的一句话是“现在钱是多的,但其他方面缺少的太多了。”
今天,他上夜班,吃好中饭来我家坐坐,刚好我堂哥的儿子文新广州做生意也回来了,于是聊了会天。
我姐夫说了这样一件事。他说我们后港一户张姓人家,因开红旗塘延伸段他们的田被征用,夫妻两人都有了“劳保”,现在每月各有2000多元。有两个儿子,早早地把父母的“卡”给没收了,两个儿子轮流着取父母卡上的钱自用。
听了这事,我问:“那两个老人怎么办?”姐夫说:“两个老人现在还在干活挣钱。”
文新问:“这两个儿子难道不干活的?”
姐夫说:“听说是吊儿郎铛的那种。”
文新说:“现在不像样的小年轻真的蛮多的。”
姐夫说:“是呀,现在有几个年轻人给父母点钱平时开销?只顾算自己。”他又说:“我们一起干活的外地人说我们这儿的年轻人最不像样了,开销最大,香烟要吃最好的,啃老人。”又说:“那个外地人,他们那里的年轻人不像我们这儿一样,他们在外打工,父母在家里,他们每月都会寄钱给父母开销。而且对老人很尊重。”
文新说:“好像是这样的,我在广州做生意也碰到类似的情况。”
我说:“越是落后的地区,传统的东西保存得越好。”
姐夫说:“现在有许多年轻,既无家庭观念,也无集体观念。眼里只有他自己。”
我说:“这倒是这样的,现在年轻的离婚率这么高,视婚姻为儿戏,赌博输钱了,做生意亏钱了。一走了之,再也不顾家了。”
姐夫说:“是呀,你看永明,你看庙浜里的有金。就是一走不管。家里的人嘛苦死。”
姐夫说的永明,是我的表弟,也是我们埭上人,赌博输得一塌糊涂。有金在临村做女婿,办纺织厂亏了钱,人不知走到哪里去了,音讯全无。
文新说:“是呀,再早的人家庭观念是比较强的,像你们和我父亲们集体观念是比较强,现在的小年轻,从初中开始就离家读书,大学毕业后就在城里工作,离开了乡下的家,家的概念已经很淡薄了。”
我说:“是呀,他们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时期大部分时间不在家里,家对于他们很淡然了。工作后,大都在城里,父母省死省活给他们在城里拿了房子,结婚后小两口在城里过起了小家生活,大家的概念确实不足。”
“咳,真是看不怪!”我姐夫叹了口气继续说:“现在的人只有一个字‘私’。跌倒不敢救,救了还可能被讹诈。那像原来,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助人为乐!”
我说:“是的,那时造房子什么的,都是邻里相帮的,不需要付工钱。”
姐夫说:“现在即使你给他钱,他也不一定高兴来帮你做。举个小例子,我一次骑电瓶车,前面有个走路的,走在路的中间,影响我骑行,我按了好几声喇叭,那个人就是不让我。我问他听见喇叭声吗?你知道他怎么说,我都气死了”
我们问:“他怎么说?”
姐夫说:“那个人对说‘我为什么要让你?路是你的吗?’”
“这个人怎么会这样呢?”文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