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火味
(2023-01-06 09:37:05)烟火味
十一、二岁的时候,农忙时间父母和姐都在干活,早饭由母亲烧,中饭、晚饭就归我了,双抢除外,因为双抢季节生产队里办有食堂。
在我开始烧饭之前母亲先是教我,烧饭淘多少米,放多少水,烧粥淘多少米,放多少水,如何用火柴起火,如何用火通等等。
火通,是一根不太粗的小竹竿,长约60厘米,竹节都被打通,成了两头通的竹棍,可以用它吹气。
记得那时,如果是烧饭,米淘好,放到铁镬子里,放多少水呢?就用食指量一下,把手指伸进水里,手指碰到米,水深在两个指节左右。
开始烧了,从柴堆上拔几个稻柴放到灶口,搬条小凳放在灶口前,坐下,从灶头的火柴洞里摸出火柴,那时家家的灶头上都开有一个长方形的小洞,专放火柴。解开稻柴,拿一把,柴梢塞进灶口,抽出一根火柴划燃了,小心地靠近柴梢,等柴梢着火后,再把柴塞进灶膛,然而添柴。柴烧过一点塞进一点,再添一把柴,灶里的灰多了,就用火钳摞一摞。
开始的时候经验不足,饭是不是烧好了,要掀开镬盖看看,如果听到“叽刮叽刮”的声音,就不用再烧了,如果再烧下去饭可能就糊了。烧得次数多了,有经验了,不用再掀镬盖,只看镬盖里冒出的蒸汽,闻闻其香气,就可以知道还需不需烧。
那时烧的柴有时也会比较紧张,会出现青黄不接的情况。新割下的稻柴晒上二、三个太阳就拿来烧了,灶里会出现“出骨头”现像,所谓“出骨头”就是叶子烧掉了,杆子还留着。火也不是很旺。这时就得用上火通。把火通伸进灶里,用嘴对着向灶里吹气,这样留在灶里的没被烧过的柴会被烧起来。
开始不晓得为什么用火通向灶里吹气可以助燃,后来才知道,吹气其实是向灶里吹氧气,燃烧需要的必要物质如了有可燃物之外就是氧气了。
没有火通,灶里的柴烧不着了怎办呢?
我摇过一个月的柴船,柴船上用来烧饭的我们叫作航灶。这航灶买的,是陶的,有自己做的,是泥灶,烧饭的时候,由于船上的环境,往往会出现烧不着的情况,就用嘴对着航灶口灶膛里吹气,呼呼地吹,灶里冒出浓浓的烟,直呛眼睛,冒烟了还要不停地吹,那柴才会重新燃起来。
现在这样的烧饭情景见不到了。早已被电饭煲替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