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个鲜活的生命走了

(2022-12-28 09:12:16)

一个鲜活的生命走了


突然在群里看到一个“讣告”,开始以为是老花眼看错了,细看果然是“讣告”。讣告是全文是这样的:我学会优秀会员韩娟芳女士在11217:30时遭遇车祸,虽经医院全力抢救,终因伤势过重,于今天1238分停止了心跳,享年52周岁。韩娟芳文友是一名中共党员,她工作积极,勤奋好学,性情开朗,心地善良,待人诚恳,热爱生活。我们为失去这样一位好会员、好文友而深感痛心。让我们一起点亮心灯,为韩娟芳老师祈祷,愿她一路走好,再无病痛!愿其家属亲友节哀顺变!

看到讣告我马上发了祈祷表情包!

“我学会”即“大桥文化学会”。我也是群员之一,读了讣告,太震惊了。

韩娟芳女士,我虽然与她不是很熟,只在南湖文学的一次聚会上见过一面,坐在我的边上,样子看起来有点像农村大妈,岁数在50左右,打扮有些“土”。很健康,很健谈。她好像早就知道我了,见面就叫了一声“孟老师!”。我很是愣了一下,问“您是?”她说是韩娟芳,大桥的,我问:“您怎么知道我?”“南湖文学上的照片!”她笑着说。这样有了第一次认识。

自此后,也没有什么交流。

后来一个偶然机会看到了大桥文化学会的散文平台,学会的会长我也是认识的,于是也入了这个平台,在上面发了几篇短文。

有一天,我的微信里突然有个新成员要求加我,一看是“迎着朝霞微笑”,看到这个名似曾相识,但想不起来是谁,于是就点了允许。里面出来的字是“我是群聊大桥文化学会交流群的韩娟芳”,于是我们就了微信联系。

她说自己是一个农村大妈,没什么见识,文章只写些与农村有关的文字。所以特别喜欢看我写的有关农村、农事的文章。对我周六带着浓浓乡土气息的和诗也非常爱看。

说:“读你的文章就是那么的亲切,朴实的语句,真实的情景倒放出来。我小了十多岁,六十年代的事我从大人那里听到过的故事,从你文中有了更多了解。”

我对她说,我虽然教书四十年,也是农民的后代,年轻时曾参加过两年的生产队劳动,所以总会写些过往的农村生活。

对这,我们有共同的语言。

她是一个好学的人。对于我文章里写的关于农村的话题,看到不懂的就会问我。比仿说我写的“圩头”。因为她那里地势高,河流少,不像我们那儿田都在一只一只圩头上,她没有“圩头”的概念。

她在加油站那儿看只一只蚱蜢,叫不出名,特地拍了照片发给我,问叫什么。我们虽然同处嘉兴,但她在嘉兴东面,我在嘉兴北面,两地风俗语言有些不一样。她在家门前的荒地上看到了一片“野茅草”,也拍了照片发给我,说他们叫“杆枯”,问我们叫什么?

我一下子也想不起来了,因为好久时间没看到了,搜寻了记忆后,想起来叫“野芦头”,后来又想起我们鲍甸圩中间原来有一个地堵,生长着这样的野草,那个地方大家叫它杆芦坟。于是我把我们的两个叫法“野芦头”“杆芦”告诉了她。

后来还听说到她在嘉兴的一个加油站工作,是给汽车加油的。对这样一位劳动者,拿油枪的手居然能拿笔写出优美的文字,能在媒体上发表,我更是敬佩!对她说过这样话:“你更不容易,了不得!”

在我与她的微信里留下的最后一句话是“我们这儿的蝈蝈是绿色的。”

这样一位对生活充满热情,对知识充满好奇的邻家大姐,被这发达的交通给吞噬了,居然就这么匆匆地走了,真的是不可想像!无法接受!

愿韩大姐一路走好!安息于天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