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趣
(2022-12-02 08:09:36)鱼 趣
今晨跑步到古运河边,看到了一条久违了的丝网船,船上是两位上了年纪的老翁,他们正在河里下网,只见他们一人摇着橹,一人在船头下,下网的,一手拿着丝网,一手用一根小竹杆挑送着,随着小船向前慢慢行驶,丝网也会从下网人的手中比较均匀地下到了河里,于是河里就有了一条或一圈曲曲弯弯的丝网的浮珠带。网下好后,于是就开始了赶鱼,他们一路摇着小船,下网的那位双手齐用,用木板很有节奏地拍打着船头,于是从船上传来了“啪嚓、啪嚓、啪嚓、啪嚓”的有节奏的赶鱼声。不一会儿,河里的浮珠有了动静,分明是网上有鱼被粘住了鱼挣扎而带动了网,只见那个摇船的人用力摇着船,船就很快来到鱼边,船头上的那个人,一手用桨划船让小船能停下来,一手拿起网兜向鱼抄过去,很快的那条刚才还在河里欢游的鱼就被提了起来,可怜那条鱼还在网里拼命地跳着挣扎着。
看到此情此景,不由得我想起了记忆中的事。
我家门前有一条大河,东面是一个小湖,说是小湖,也有几百亩面积。那时水面环境不像现在那样的被污染,可以用“水秀”形容,水清得如翠玉一般,河里是鱼虾的天下。因此,各种捕鱼方式齐上也就不足为奇了,记得儿时的河里是热闹无比的,有用网抄的,有用麦弓张的,有用丝网网的,有用塘罾扳的,有用鸬鹚捉的,------这些都是渔民们的。我们也会去凑热闹的,有的用小网兜,有的用鱼叉叉,有的用钓钩钓,有的还甚至下到河里捞。捉的鱼也会各种各样,只要河里有,都会有办法把他们捉上来。连螺蛳也有好几种捉法,有摸的,有扒的,有耥的。
在这说一件年轻时“张蟹”的事。张蟹的罾是自已做的,因为这个罾很简单的,再说也买不着的。先劈一些竹条,竹条不能太厚,弯成拱形不断就行,每个罾用两根,两根的放法成“十字”状,用线在竹条的两端结上纲绳把竹条拉成拱形,网成正方形状,约30厘米见方即可,再从“方形”的一面开始结网,网眼可以比其他的网大些,网结好后,再用一根比较长的细的尼龙绳在“十”字的中间结牢,这根绳的长度要根据河水的深浅而定,再在绳的另一端结上一个浮珠。在罾的四角绑上小砖上块,利于罾的下沉。我们的浮珠大都是用茭白叶做的,到张放时,在网兜中心放在诱饵,诱饵可以用泥鳅,最好不是刚捉来的,有点腐的更好,因为蟹喜欢吃腐的动物,也可用高粱,不过高粱要成串的,用线把诱饵系在网上。
一切准备就绪,天快凑黑时,把几十个蟹罾搬到菱桶里,划着菱桶到早已心仪的水域,隔一定距离放一个,直到放完为至。放好后,就可以回家,等过30---40分钟去起一下就行了,因为第二天还要上工的,因此,一般不会太晚,早点收工的张到10点左右,晚点的也不会超过11点。
张蟹一般都在秋冬交替的季节,最好是起西北风了,最容易张到,我们有这样一种说法:“西风起蟹脚鲜”,这里的“鲜”不是好吃的意思,而是“好动”的意思。发西北风了,蟹更喜欢爬动,它一爬动,就有可能爬到罾里,如果这时你去起罾的话,就被你拉上来了。张一个晚上,可以起到几只,运气好的话也可以张到几十只。
有时机缘巧合的话,也会拉上一条大鱼来的,因为鱼也要吃蟹罾里的食,且罾是可以滑动的,里面如果有重物时去拉的话它会合拢,再加上用力拉,罾会合得更拢,罾中的鱼也就逃不掉了。当时,我的姐夫就是因为拉上来一条大白鱼,由于用力太猛而把菱桶给掀翻了,鱼趁机逃走,人却成了“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