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土的芬芳
(2022-11-16 08:25:54)泥土的芬芳
农民的后代,对于泥土有格外的情感。
听长辈们说,在我婴儿的时候,父母都要参加田间劳动,特别是农忙时节,为了不影响田里的活计,就把我带到田头,在桑树地里放上几个稻柴,铺上一条用杜布做的毯子,让我睡在上面,大我三岁的姐姐坐在边上看着我。我虽然什么都不懂,可能闻着身下的泥香,呼吸着带有泥土味道的空气。我饿得哭了,姐姐就去田里喊母亲。母亲带着泥土味匆匆赶来,用带着泥水味的手抱着我,匆匆地喂我奶,我喝饱了不哭了,母亲继续去田里劳作,我安然地躺着,姐姐认真地坐着。泥土的味道溶进了我的体内,储存在了血液里。
后来渐渐长大,自己可以独立活动了,玩得最多的是泥。那时农闲时节,埭上到处都是“啪啪啪”的做坯声,要点熟泥非常省力。从做坯的泥垛上撮下一小块泥巴,用手搓成一粒粒圆珠,放到廊檐下晒干,用它当作弹珠。高兴的时候埭上的几个小伙伴凑到一起玩打弹珠的游戏。有时还进行捏泥船比赛,在商定的时间内,用这样的熟泥,捏成一条小船,放到河里,以不沉者为赢。我们捏的根本不能算是“船”,说“碗”倒更像些。刚开始时,往往都是一放手,那泥船就沉入水中,经过多次反复,才勉强有了点门道,泥船能在水面上漂一阵子。
上初中、高中了,再也不玩那泥巴了,毕竟那是小小孩的游戏。但与泥土的接触却更进了一步。放农忙假和暑假,就跟着大人下田干些力所能及的活,搭猪灰啦,戗田岸啦,种种田脚埭啦!那双赤脚直接踩在泥土上,那软软的、滑滑的感觉穿着鞋的人是无法体会得到的。
高中毕业后,真真切切地、扎扎实实地干了两年农活,与泥土切切实实地亲密接触了两年。深深地感受到了农民对泥土的热爱与呵护。
为了保证一年四季那泥土始终能发挥其庄稼守护神的作用,在不太规则的圩头里开挖了看起来是经过精心设计、很是规则的沟沟渠渠,确保给庄稼及时灌溉,及时排水,以保泥土的干湿度,让在其上生长的作物健康茁壮地成长,结出丰硕的果实。
播麦的田块,用铁搭把泥巴削得妥妥贴贴,下面鸡蛋大,上面煤球大,使麦子顺利发芽,均匀生长。种水稻了,用牛或拖拉机把泥土翻转,切碎,耙平,把高处的泥用土笪挑到低处,使田面基本处于同一水平线上。田平平的,成了水稻安心生长的温床。为了使收成丰硕一些,人们不惜给泥土下跪,等到禾苗长得快要成为“青年”的时候,农民们就要开始跪到耘苗,用手、脚和身体与泥土合作,让水稻生长得更舒适。
后来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我家分到了8.5亩的水田。父亲、母亲、姐姐、妹妹、老婆,他们视田为性命。冬种春花夏种粮,田间地头也不缺乏色彩。连走路的田塍也不让它空着,在两边都种上了毛豆,让泥土发挥其最大的效能为我们服务。
现在家里的田也和大家一样地流转了,只剩下一点自留地,我们也住进了城里,但总割舍不下对于土地的情感,双休日一到急匆匆地回乡下,侍弄侍弄自留地,老婆是格外精心,把地翻得松松的,按季种些蔬菜,夏有南瓜,秋有蒜,冬有青菜,春有薹,间或还种些蕃薯,马玲薯。一年四季青耸耸,耸耸青。
世上的香味何至千万计,但不管什么样的香味,这泥土的香是最值钱的。没有它,生灵何以寄托!没有它,地球何以生动!没有它,人类何以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