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初为人师

(2022-05-20 10:39:19)

初为人师

 

退休整5年了,闲时静下心来,总会不自觉地想起以前的事来,这不,第一次上讲台的事今天就来到了眼前。

1974年高中毕业,因为那时没有高中直接参加高考的制度,就回家参加生产队劳动。

1975年,公社要兴办高中,缺教师,当时分管教育的领导与我家有点熟,知道我高中毕业在家,所以有意向想让我去新办的学校任教。听说要去教高中,心想自己也只是高中毕业,怎么教得了高中生呢?所以没敢答应。后来是我的高中同学去了。

那年代,每个大队都办有学校,方便农民的孩子上学,利于教育的普及。1976年,大队的学校因为扩班,需要增加教师。经过社员推荐,领导决定,我成了大队小学的教师,正式的身份是“民办教师”,那时叫“赤脚教师”。所谓“赤脚教师”,就是工作是教书,身份是农民,学校开学期间教书,暑假与寒假参加生产队劳动,教书工资以工分结算,每年2700分,参加队里的年终分红。

接到大队的通知后,心里有些激动,也有些害怕。激动的是,可以成为农民们羡慕的、被人尊敬的教师,可以穿着鞋子工作,不像农民那样天天赤脚在田里劳作。害怕的是,我是个胆小且软弱的人,读书时经常被同学欺侮,在课堂上管不了学生如何?在父母的鼓励下终于鼓起勇气,再次踏进熟悉的,曾经求学过的学校的大门,以前的学生成了今天的老师。

上班第一天,特地给自己装扮了一番。理了一个那时流行的游泳式头发,身穿白色的确良衬衫,下身穿一条解放装短裤,脚上穿了双新买的蓝色田径鞋。

一个高中生一跃而成为教师,什么都不懂,好在堂哥就在此校任教,而且他是正规师范学校毕业的公办教师,教书已经20年了,具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在他的指导下我才慢慢有点入门。

记得很清楚的是堂哥对我说:“做老师,最要紧的是要让学生服你。”怎么才能使学生服呢?就向老教师们悉心的学。学校不大,只有6.7个教师,大家都在一个办公室办公,对我来说,处处都是学习的机会,听他们如何批评教育学生,听他们如何辅导作业,听他们如何给差生补课,听他们如何与家长交流,看他们如何备课,如何作教学前的准备等等。

我们的学校,除了我堂哥是正规学校毕业的师范生外,其余的都是半路出家者,且学历都不太高,我的启蒙教师,是解放初入的职,当时为了迅速恢复教育,也从有文化的青年中招聘了一些人做教师,我的启蒙教师就是这样进入教师队伍的。还有两位是下放知识青年,其余的是本村的在办耕读小学时成为教师的。所以他们的学历都不是太高,但教书育人都很认真,尽力把学生教好。他们现在是我的同事,就在前几年还是我的老师。

记得我上课用的粉笔盒是我堂哥给的。那个盒子是叫木匠师傅根据粉笔的长短特地做的,一次可以放7.8根粉笔,上面还有一个拉盖。要上课去了,先把粉笔盒装满,捧着教本,教本上放着那盒子,到了教室门口一站,等学生们的声音静下来了,小眼睛看着我时,再走进教室,这是我堂哥教我的。他说千万别急匆匆地走到门口马上走进教室。一定要先在门口站一会儿,等学生静下了来再走进教室,给学生一种威严感。教书39年,学生们见我很怕,问其原因,其中之一就是我“站在门口等他们安静”这一招。

小学生给新老师一个下马威的事是会发生的,我也遇到过。初上讲台时,我还没有现在那么高大,只在1.6米左右,和长得大的六年级学生的身高相差无几,在学生面前的威慑力不够,因此有一个叫王金泉的男生,也是我们埭上的,不像其他学生那样的听话,一是可能与我是同一条埭上的,早就认识了,二是可能我长得不太高,所以他上课做小动不断,还要和边上的同学讲话,我多次批评他,他就是不听,依然我行我素。在我无计可施的时候,只能发挥我的体力的优势,我一把把他从座位上拎了起来,再把他拉到讲台前,让其面对学生,他大概没有料到我这个小老师会这样发威,学生们愣了,他也懵了。我再当着全体学生的面批评了他一顿。从此后,他再也不敢不遵守课堂纪律了,其他学生更是吓怕了。

从此我在学生中留下“很凶”的口碑,这倒成就了我一生的教育工作,课堂内,课堂外学生都不敢造次。

一生中就这么一次用现在的话来讲叫作“体罚”。但他的家长却感谢我,说是孩子不遵守课堂纪律的病被我给治好了。现在这个学生已进入花甲,见到我这个当年对他很严厉的老师,倒是非常尊重,见面总是要喊一声“老师好!”

虽然不是科班出身,但在群众的口中却是“最像老师”的老师之一。做了二年的“赤脚老师”,考上师范那年,我正在教的学生还舍不得我走呢?去学校报到前一天,学生们特地到我家来看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木槿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