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室里的对话
(2022-03-11 08:47:21)医疗室里的对话
周六,由于咽喉炎复发,去小镇的卫生所看医生。那医生早就听说医术不错,在本地小有名气。他原是一名赤脚医生,后来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不再称赤脚医生,叫乡村医生了。
我去得时候还没到上班的时间,但他却已在医务室了,咳,还保持着赤脚医生时形成的诊病习惯。那时的赤脚医生给农民看病不讲什么上下班时间,只要有病人不管什么时间即使是半夜也会义不容辞出诊。
我走进医务室,里面也早有几位同样不讲什么上下班的老农民在他的身边了。而那医生,已经在为他们诊断了。
在我的前面,是一位比我大几岁的老人,后来他与医生的聊天中得知出生于1944年。这是他与医生的对话。
老人:“医生,涂白内障的药水有伐?”
医生:“没有。”
老人:“涂涂嘛好点。呒不也没有办法。”
医生:“你去开掉嘛好了,免费的,我帮你打个电话联系好。”
医生准备用他的手机打电话联系,那老人制止说:“别打电话,现在不想开。”
医生:“现在开不要钱的,而且病情轻手术更容易。”
老人说:“开刀,要时间呀,住院了,我就做不动了,还想挣包香烟钱呀。”
医生说:“那会越来越严重的。”
老人说:“现在还好呀,看远看不清楚,近清楚的,还能够穿‘眼线’(缝衣针)够。”
医生说:“手术动好后也可再做的呀!”
老人固执地说:“过几年再说,实在看不出再去开刀。”
“还想挣包香烟钱”是老人放弃手术的原因。
为那个医生的热心而点赞,也为那个老人的固执而惋惜。
也许老人心里想法还有许多,但为“一包香烟钱”肯定是最主要的。不是有“一分钱难倒英雄汉”吗,何况他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老农民,没有什么劳保的老农民。如果生活中一包香烟也吃不起了,对于他来说白内障还能算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