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张文宏:八成居家隔离者不需要去医院,60岁以下病死率极低

(2022-04-04 16:03:18)
分类: 健康科技自然未来
2020-04-05 21:37:28

英国首相与未婚夫人、加拿大总理夫人都感染冠毒,都在自家隔离。

张文宏是在“中国驻法国大使馆邀请与在法华人华侨、留学生等进行在线交流”时

说了题头那番话。

(张文宏已经多次受到海外机构或团体的邀请连线求教,不是偶然的吧?)

本博摘录张文宏的有关语录:

之前提到,5%的年轻人有事,需要氧气治疗,如果他们没有及时找到床位,没有ICU的支持,那么风险就很大了。

八成居家隔离者不需要去医院,60岁以下病死率极低,除非有基础疾病。

(注:法国医院只收重症患者。)

有一种情况需要去医院——有明显的肺部损害,即表现为力气不够。“做一点点家务事,就觉得力气不够了。这个信号是很明确的,要立即就诊,接受氧气治疗。”

德国当时他们也非常焦虑,同样要求轻症患者居家隔离,但他们现在的控制水平很好。因此,医疗环境比较好的区域,按道理病死率会比较低。

羟基氯喹有一定效果,但临床证据不足以说这是神药。“还需要等待临床证据。目前在WHO和中国的推荐意见里,都没有对其进行强烈推荐。”

药物有没有疗效,需要很谨慎。在整体的人群当中,从目前数据来看,没有看到非常好的数据。法国采取的样本量很小,证据的等级较低。然而,在医学上,证据非常重要,而且在证据方面,要计算等级。

“不接触任何东西,口罩戴好,再得新冠肺炎的风险是很低的。”张文宏表示,出了门之后,这个手就不能再摸鼻子嘴巴,回家之后立刻把手洗干净,能够做到上述的步骤,那么从邻居那里感染新冠的概率是非常低的,如果你自己不被感染也就不可能感染家人。

张文宏介绍,上海有3000万人口,如今只有300多例感染者,就是因为上海人民都“闷在了家里”,这是非常幸运的。

同时,张文宏也了解到目前国外很多华人社区新冠病毒感染率极低,甚至为零,也是因为做到了这几点。

不是所有症状都要去检测,全面检测只会挤兑医疗资源

“就是学过医学的人也是区分不了的,只有通过做CT和核酸检测才能区分。”事实上能不能做检测是一回事,做检测有没有意义是另一回事。

据张文宏介绍,只出现一些呼吸道的轻症,即使是在中国也是不能全部做检测的,因为,所有人做检测必须符合一定的标准。

在法国,也要符合有重症的倾向才能做。张文宏说,因为轻症的病人无论是得流感还是新冠还是其他病毒性感染,处理都是一致的,如果不够重就待在家里,戴好口罩不要传染给其他人。

“粥当然可以喝,但主要是多喝牛奶多吃鸡蛋,胃口不好,不想吃也要吃。”张文宏说每一次病毒感染,免疫系统开始启动,不给足够的能量,抗疫失败的可能性就很高。

能吃,能拉,能睡,体温真的很高吃一点感冒药,张文宏说一般轻症病人7到10天可以解决。

除非出现呼吸困难才需要去医院。“就是在国内,早期检测也是对来自疫区有感染风险的人进行。”张文宏表示,如果所有人都可以检测,那么有医保的所有人都会主动去检测,会造成检测医疗资源的挤兑,导致真正需要检测的人无法获得检测,而此前意大利也是因为挤兑医疗资源出现医疗困难。

坐飞机被气溶胶感染风险极低,要防“隔壁邻居”

回国的人员大多数是在落地筛查的时候筛查出来,或者在隔离的时候出现。大部分人经过30多个小时的飞行,会认为是飞机上感染了,其实未必。病毒接触以后,有个复制过程,这需要时间。所以很难判断是否在飞机上还是在其他地方被感染,只不过在落地时被检测出来的,这是大概率事件。

张文宏进一步提出,但是不能排除在飞机上是否被周围乘客感染,这个风险依然存在。“你问空气过滤器的问题,其实是在问气溶胶的问题。在这里说明,飞机的气溶胶每个小时过一遍,我认为没有感染的风险。”张文宏说,如果飞机的过滤器不够,有气溶胶在机舱里形成,那么感染的就是整个机舱的人,而不是零星几个人。气溶胶在医院里发生过,而在生活当中,遇到气溶胶的概率很低,再加上现在坐飞机,大家防护得很好。在这种情况下,被气溶胶感染的风险极低。“就算在飞机上有感染,可能是被坐在旁边的兄弟感染的,你们两个有摘下口罩、密切交谈的情况,好得不得了。”

张文宏特别提醒,“大家始终要记住,两个人好得不得了的时候,往往是风险最高的时候,特指在新冠肺炎流行期间。坐飞机的时候,防火、防盗、防隔壁邻居。两个人讲话,必须有一个人戴口罩,记住一点,两个人不许同时吃饭,同时吃饭风险极高。”

在干燥的环境里病毒存活的时间比较短暂,有时候是几个小时,有时候是一天,一般来说超过一两天就没有了,“你正好碰到被有病毒的人接触过又放回去,病毒还存活的概率微乎其微。”

张文宏介绍,在上海和武汉都没有这样去做(对外包装进行消毒),疫情都控制得挺好,所以大家都没有对此有担忧,“我个人收快递都是毫不犹豫地拆开,有一个建议就是把外包装拆开后扔掉,就可以解决担忧,处理掉之后洗个手就好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