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儿童智商的地域差异

(2020-07-17 13:02:43)
分类: 忆海史海俱心海

最近看了一篇很有意思的文章:

(以下引号内为原文)

“2005 年,一项卫生部主导的研究伤害了很多地方人民的感情——为调查各地缺碘状况,研究人员测量、比较了各地儿童的智商,结果显示,中国人的智力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上海、浙江、北京、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遥遥领先,均超过 110。而西藏明显落后于其他省区,儿童平均智商仅为 77.3,智力落后的比例高达 32%。”

“2005 年全国 32 个省份 8-10 岁儿童智力测定结果”

“从研究数据看,中国最聪明的人分布在江苏南部、上海、浙江的吴语区,智力水平在全国遥遥领先。”

“江苏浙江虽为邻省,智商却相差 6 点,这一差别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江苏省会——被苏南人民视为江北佬的南京人表现不佳,儿童智商平均不到 100,趋近邻省安徽(98.2),大大低于全省 109.0 的平均水平。”

作者分析智商地域差异的原因:

“很难说吴语区的优秀表现源于经济实力,同属经济发达地区的广东,儿童平均智商就只有 101.1。”

其实,广东省仅仅珠三角比较发达罢了。

粤北、粤东、粤西,经济落后的地方多了去了。

雷州半岛的IQ比海南(IQ90.7)会高到哪里去呢?

作者继续分析:

“吴语区人民真的天生聪明吗?

在现代智商测试发明之前,最能说明智力水平的无疑是科举。从进士数量看,明清两代全国共有 51444 名进士,江苏南部苏州府、常州府、松江府和浙江的吴语区核心地带就出了 10427 名,占全国五分之一。其中苏州府(1861 名)、绍兴府(1540 名)、杭州府(1370 名)、常州府(1281 名)进士总数均超过千名。

相比之下,明清陕西省共出进士 2041 名,勉强超过苏州一府人数,这在西部省份中甚至已算是不错的成绩。

单就状元数量来说,吴语区的优势更明显。清朝共取状元 114 名,其中出身江苏南部吴语县市以及浙江的至少有 59 名,超过状元总数一半。”

“科举中的优异表现似乎坐实了吴语区人民的智力优越感,但当时江苏、浙江之所以能成为科举大省,首先是人口基数帮了大忙。”

很遗憾,作者并没有比较

各省科举取士与人口基数的比例。

不过,作者谈到了:

“1851 年-1864 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从 1860 年开始,战场主要集中在人口密集、经济繁荣的太湖平原地区,这场战争极大程度上改变了中国的人口分布格局。

根据曹树基《太平天国战争对苏南人口的影响》,太平天国运动后,江南人口出现剧烈下滑,江苏南部吴语为主的苏松常太地区人口由 1575.4 万滑至 659.1 万,浙江则从 3127 万掉到 1497 万。苏州府人口损失 65%,常州府损失 69%,位于浙北的湖州府干脆损失了 95%以上,从接近 300 万掉到不足 10 万。

直到现在,江南多地人口尚未恢复到太平天国战前水平。如苏州市目前户籍人口 653 万(2013 年)。湖州市 260 万(2010 年),都不如战前。

但如此大规模的人口损失也没有对吴语区的科举水平产生太大影响,同治、光绪两朝,他们的进士数量仍居全国前列。”

作者谈到了吴语区“靠近运河的优势”:

“在明清时期,考生中举后,进京赶考的路程却格外漫长。一个十七世纪的广东举人要进京赶考,需越过南岭、经过两湖、取道河南进京,或经江西/湖南,再沿长江东下抵达江苏后由运河北上。”

“由于有了运河这条古代‘高速公路’,运河沿岸地区科考成绩普遍好于其他地方。例如清朝山东省的科考成绩就一直紧随江苏、浙江、直隶之后,山东省内部,运河沿岸的济南、诸城等较其他地区也优势明显。”

交通便利,当然更有利于进京赶考的学子。

但是,这条京杭大运河

也经过了2005IQ分布成绩不佳的

苏北、河北的广袤地区啊?

作者看到了现代教育的影响:

“科举废除后交通优势不复存在,吴语区仍然是盛产智力人才的富矿。最有说服力的是两院院士数量,据 2008 年统计,全国院士数量排名前十五的是上海市(234 名)、北京市(104 名)、苏州市(70 名)、无锡市(65 名)、宁波市(48 名)、天津市(44 名)、福州市(41 名)、常州市(40 名)、南京市(39 名)、绍兴市(39 名)、杭州市(36 名)、重庆市(33 名)、武汉市(31 名)、成都市(29 名)、嘉兴市(28 名)。

可以看出,非吴语区城市能上榜的均是人口众多的大都会,而吴语区诸多人口规模不大的城市也能轻松入榜。常州——上海——杭州——宁波的带状地带,更是占据了两院院士分布图的半壁江山。

这又如何解释?答案很简单,因为吴语区最先建立了西式教育体系。

“在人口、交通、教育等多方面优势的积累下,吴语区各项“智力数据”的高企也就顺利成章了,江南人民实在是要拜谢老祖宗留下的雄厚资本。

但是事情正在起变化——近年新入选的两院院士中,江苏的优势已经在逐渐衰减,而生态位一向低于吴语区的安徽却在异军突起。正如明朝时盛极一时的江西,入清后脱离主要贸易通道,经济教育水平下滑,江西的科举水平与明朝相比也大幅下降。吴语区七千万人民要想继续坐稳中国最聪明人群的宝座,可能会困难重重。”

看似作者顾及了IQ分布的方方面面,

但依本博之愚见,

作者忽略了IQ的生物属性。

苏南、皖南、浙江等地孩童的IQ高,

很重要的因素之一

乃是伟大的太平天国运动

使得该地伤亡的人数太多。

(见【附录  绞肉机:这场战争,我们死了1.6亿人】)

死亡人数多的江南周围地区的人员

补充人口的空缺,乃势所必然。

这就造成了不同地域人口之间的DNA混杂,

这就为当地的IQ高于其它地区,

准备了生物性的条件。

本博愚见之佐证,

乃文前作者所言: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遥遥领先,均超过 110。”

兵团战士来自五湖四海,

兵团战士的配偶

同样来自五湖四海。

天山南北,

在交通、经济、文化等等方面

比较其它地区,并无优势可言,

那里孩童的IQ超110,

唯一的优势,

应该是DNA的混杂。

当今中国各省(地)

哪里的DNA混杂最厉害?

去看看那里的夜市吧,

汇集萃取了各地的美食。

本博最后要说:

各省(地)统计的样本太小,

实有以偏概全之嫌。

本文引号部分内容

取自“大象公会”文章

《中国什么地方的人智商最高?》

作者郑子宁 田园林

致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