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来个“文化综合”
(2025-10-08 18:17:40)
现在人们很强调文化的作用,文化就是生活方式,这里面当然包括宗教信仰等意识形态方面。比如中国人很重视贫富差距,而且自古如此,孔夫子就说过“不患寡患不均”这样的话。
陈胜为什么要揭竿而起?并不完全是因为天下大雨、耽误了劳役的时间,主要的还是他早在为人家佣耕时就对贫富差距的不满,这才有了那句振奋人心的口号——“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为什么有人生来就是王侯,而我就要给人家扛活,难道这是天生的吗?陈胜不信这一套,历代中国人都不信这一套,所以历史上才有那么多造反的人,才有“造反有理”和“等贵贱、均贫富”这样的口号。
但在中国眼里再普通不过的道理,却在印度人眼里行不通,原因就在文化上。世界上要说贫富差距之大者,莫过于印度。有亲赴印度考察这说,印度最大的城市孟买的贫民窟,是这个世界上生存条件最差的贫民窟,甚至连加沙的难民营都不如。一边是高楼林立的富人区和现代化的科技创业园,一边是二百多万人的居住在极其简陋的棚户里的食不果腹的穷人。这让中国人不可思议。
但一位富人却振振有词地说道:“你看我们孟买,孟买有着发达的经济、金融,城市也在快速地建设发展。”他接着指着远处的贫民窟说道:“那里难道不是我们印度的一个很大的优势吗?在孟买有200多万住在贫民窟里却不怨天不怨地、不仇官不仇富的穷人,有这样庞大的一群听天由命的穷人、劳动者,这难道不是我们孟买最大的优势吗?”
这真是文化的力量啊!在中国文化里,贫富差距是社会危机的隐患,如同随时爆发的火山。据史家说,中国古代历次农民造反,都缺不了土地兼并、豪强垄断、贫富差距扩大,这不仅在古代是国家治理的难题,在当下也是一个迈不过的坎。可在印度却不存在这个问题,在印度人眼里,这不仅不是隐患,反而成为优势,许多印度人没有正式工作,但他们并不潦倒,更不消极和内卷,而是安贫乐道,哪怕一天只吃一顿饭也觉得挺好。当贫民窟里的穷人看到塔塔家族的富人时,也不认为自己是穷人,也没有什么羡慕嫉妒恨。
不知道这是不是真的,有人说中国人太现实,没有什么信仰,即如烧香拜佛者,也是很实际的,所谓临时抱佛脚和无事不登三宝殿,如果佛没有答应他的要求,马上就翻脸不认佛。而人家印度人,尤其是印度教徒与我们很不一样了,他们最大的希望是自己有个好的来生,现世的苦难是生前注定的,只有寄希望于未来,盼着来生幸福。也正是在这片土地上,才会有“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出现。
唉!人都生活在地球上,怎么差距这么大呢?如有可能,应该将中国文化与印度文化综合一下,给国人的现实里面来点“信仰”,给印度人的“信仰”里面来点现实。中国人少点羡慕嫉妒恨,印度的富人们也不能心安理得地优哉游哉!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