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打一耙

“倒打一耙”是谁的专利?《西游记》中的二师兄猪八戒。猪八戒使用的兵器就是一只钉耙,也是有文字记载的以钉耙为兵器的专业户。据说钉耙作为兵器是由农具演化而来,当初是耙地的农具,或许古代打仗时,农民一时难以找到趁手的家伙,手里有什么算什么,某人正一只钉耙在手,于是也就成了武器。你还别说,古代十八般兵器中还真有钉耙一说,据说这种兵器有破甲拆城的功能,但绝对属于小众兵器,使用的人不多。早先香港拍的武打片里曾出现过各种稀奇古怪的兵器,却没有见到使用钉耙的。
不管怎么说,“倒打一耙”之说出于《西游记》中猪八戒无疑,有歇后语“猪八戒扛耙子——倒打一耙”为证。但我在《西游记》没有找到猪八戒在与妖怪的对战中使用“倒打一耙”的例证,像关云长使用“拖刀计”、罗成使用“回马枪”一样。而“倒打一耙”多用于发生冲突时的算计,而非舞钉弄耙的实战。比如当唐僧被奎木狼变成老虎,猪八戒打不过妖怪,不得不去花果山请回孙悟空。猪八戒见到孙悟空后,不仅不承认自己之前挑拨之过,反而说:“师父想你了”,把责任完全推给唐僧。当被孙悟空揭穿时,猪八戒又举起钉耙,反咬是孙悟空不顾师徒情谊。因为猪八戒遇事惯于推诿责任、拒绝认错、反诬对方,这才有了“猪八戒扛耙子——倒打一耙”的歇后语。
我想,将钉耙作为十八般兵器之一,也只是凑数而已,没有什么实战意义,在历代战争中很少看到钉耙,更没有用钉耙组成的钉耙队。不过吴承恩将钉耙给猪八戒做兵器,与猪八戒的农家出身和形象很合拍。假如让孙悟空扛着一只钉耙上场,那一定十分搞笑,让猪八戒扛着钉耙,不仅与身份契合,还可以“倒打一耙”。不过,虽有“倒打一耙”之说,可没见到猪八戒在实战中使用过“倒打一耙”的桥段。“倒打一耙”有一定难度,虽然可以在对手不经意间反败为胜,亦有可能因为手法不娴熟或把握时机不当,而在“倒打一耙”时搂在自己的脚上。
虽然在两将互殴时没有用过“倒打一耙”,可在处理师徒之间的关系时,猪八戒却没少用“倒打一耙”的招数,前边所举的例子就是。猪八戒自知理亏,却推诿责任,反咬一口,自己还装出一副受委屈的样子,让在唐僧眼里一直心高气傲、桀骜不驯的孙悟空有嘴难辨,吃了不少哑巴亏。
“倒打一耙”之说,古已有之。比如自己要谋反,反而诬陷他人谋反;自己逼良为娼,反诬他人霸占民女;自己称霸一方,反诬他人强横霸道,等等。以达到混淆视听、以假乱真、搬倒对手的目的。现在在处理国际关系时,使用“倒打一耙”招数最多的是美国,仗着自己的超级大国的势力和话语权,强推普世价值和美国叙事,它不讲人权,反诬他国不讲人权;它不讲民主,反诬他国不讲民主;它自立国开始就对印第安人实行种族灭绝,反诬中国新疆搞种族灭绝。这不仅是以小人之心度人,也是“倒打一耙”、贼喊捉贼的诡计。
现在的美国已经“倒打一耙”成瘾,如中美刚刚在日内瓦进行了贸易谈判,双方发表了联合声明,墨迹未干,美国就迫不及待地一而再、再而三地出招打压和制裁中国,却反诬中国没有履行联合声明的承诺,这是典型的“倒打一耙”。因此中国新闻发言人反驳美国的指责,说美国人是“倒打一耙”。这个比喻很贴切,也很形象,让人脑海里马上就出现了老特抡着钉耙“倒打一耙”的形象。
但“倒打一耙”用多了,也容易被人识破。现在美国搞“对等关税”,将关税作为政治工具,明明是它在掠夺全世界,却反诬全世界都在占美国的便宜,将“倒打一耙”用到了极致。如果老特钉耙抡得兴起,一个没注意抡在自己的脚上,后果可想而知。这很可能是美国执意要打关税战和“倒打一耙”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