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换个办法促消费

(2025-04-24 18:22:17)
换个办法促消费

前些日子,天气预报有大风的时候,老伴出门买菜回来说:“今天自由市场上买菜的人特别多,有的面食店都排起了队。”我问为什么?老伴说:“不是说明天开始有两天刮大风吗?人们闻风而动,开始抢购了。是不是有点神经过敏吧?”我说:“哈哈!这是人的本能,尤其是中国人,未雨绸缪是个好传统。不过有点小题大做了。”可出门遛弯时也未见有什么多大的风,比数九寒天、北风呼啸时的风小多了,但街上人明显减少。

这些年,每当社会上传言四起时,市场反应最快。那年不知什么原因,人们突然开始抢购食盐,还以此为礼物送给亲友,老伴买了十袋,吃了好几年。那年非典爆发,人们抢购板蓝根,致使板蓝根脱销。据说不光在中国,美国人、日本人也这样。但中国人可能更多些,听风就是雨,政府出来辟谣,人们还半信半疑。这可能是基于农耕时代养成的有备无患的好习惯,可动不动就抢购,而且是轻信传言,也有些不妥。

现在市场疲软,政府号召人们消费,启动了鼓励政策,可人们还是犹犹豫豫。中国人有“秋收冬藏”的好习惯,储蓄率全球最高,比起美国人的大手大脚、寅时卯粮来,可谓富家翁了。当然有教育、医疗等后顾之忧,但谁人没有后顾之忧?人们平常舍不得花钱,每当遇到特殊情况、或者听信传言,又群起抢购、毫不手软。是否可以因势利导,用于启动消费呢?

比如想刺激一下人们的家用电器消费,你以旧换新、打折补贴,不如说今后政府将限制家用电器的消费;比如想启动房地产,不如说政府的土地政策会发生变化,今后不再批地;比如电动汽车卖不出去了,可以说今后电动汽车充电免费;比如山药蛋过剩了,可以请专家大讲吃山药蛋能治百病。比如某景区游客稀少,与其强调景色优美和服务周到,不如说受人为或自然影响,景区即将消失。如此等等,利用好国人的这一特点,很可能比给他们打折和补贴更起作用。

后来又有信息说,大风影响了油品的运输,人们都开着车到加油站加油,加油站也排起了长队。地方商务局忙出面说,油品供应充足无需抢购”。建议有司在促进消费上来个反向操作、因势利导,这或许是刺激消费的一个好办法。哈哈!

我将文章发给AI,它说:促进消费的本质是信心建设而非焦虑贩卖,你想利用“稀缺效应”、“损失厌恶”等心理机制来刺激消费,只会得到短期效果,不利于长远发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