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鸡肋一般的存在

(2025-01-31 17:12:45)

鸡肋一般的存在
 

有人对社会厌倦了,想逃离社会。其实大可不必,所为厌倦社会,其实是厌倦了社会关系,厌倦了人情。一个人来到世间,从襁褓之中到孩提之年,都不能说进入社会,真正进入社会是在成人之后。成人之后才能承担法律责任,是一个社会意义和法律意义上的人。

但这之后,最麻烦、也是最考验人的事,就是被迫进入社会关系和人情之中。或因性格原因,有人如鱼得水、游刃有余,有人格格不入、寸步难行。这还是好的,更多的是久处一个环境之中,时间长了,为各种关系和人情所困,如在五指山下的孙悟空,不管你有多大的能耐,也无法逃离。人们常说“人挪活树挪死”,只有摆脱这个小环境,才如挣开绞索一般,几年再见,已经是另一番天地。

更重要的是,在一个地方生活时间长了,被各种关系和人情所束缚,周围人之所长,正是你之所短,正好制约你的发展,而你的个性和风格又恰恰与这个小环境、小氛围不适应。如果是这样的环境,你最好早早逃离,如若在这样的环境中待的时间长了,不仅发展不成、锐气尽失,还会作茧自缚,失去挣扎的能力。

所以说,摆脱社会不可能,因为人是社会动物,离开社会就无法生存。我们所说的逃离社会,其实就是逃离你所处的关系和人情。关系与人情有其存在的理由,人不能没有关系和人情,但关系多了,人情多了,很可能产生令人难以克服的负面能量,让你累脑累心,甚至精神抑郁。

如今人脑已经很难适应不断扩展的信息量,如庄子所言“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人的脑容量是有限的,而信息量是无限的,这其中最重要和最难应付的就是各种关系和人情。以前人们也就那么几个亲戚、老乡、同时、同学,几个小圈子,甚至没有什么圈子,现在却是圈子套圈子、朋友套朋友,关系和人情不仅不断增加,且复杂多变,使你应对不暇、身心疲惫,但又深陷其中,无法自拔。这不仅有性格因素,也有文化因素,明明知道为其所累,却又离不开、放不下、舍不得,于是乎“殆已”。

我有个走得很近的朋友,实在不适应他的小环境,一咬牙逃离家国,一去不归。结果十年之后在外边混得风生水起,小有成就。但这只是少数,大多说人在外边并非风生水起,也非小有成就,只是生活的挺愉快、挺自在,自我感觉比原来的环境舒服一些,这就足够了。一个人如果自我感觉良好,没有了那么多关系缠绕和人情羁绊,肯定会自在些。但心里还是有些对关系和人情的眷恋,眷恋会逐渐变成美好的回忆,可千万不要走回头路,重新进入关系和人情中,那只会自讨苦吃。

话是这么说,但有多少人能逃出这个关系和人情呢?明知它庸俗不堪,明知它纯粹扯淡,但你还是一边痛苦着,一边享受着,这就是生活。生活永远没有纯净的好和纯净的坏,永远是正负参半、利弊并存。年轻的时候,有心有力,能够应对关系与人情的负能量,等上了岁数,力不从心了,不能有效应对关系和人情了,就应该毅然决然地“断舍离”。

中国人生活在社会关系和人情之中,享受着,牵挂着,痛苦着、挣扎着,眼前摆着的多是“弃之如可惜﹐食之无所得”的鸡肋。人们常常被鸡肋所困,只有曹操这样的智者才能弃之而去,而更多的人,直到生命终结还叼着那根鸡肋舍不得放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苟富贵勿相忘
后一篇:豆包计价法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