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流芳遗臭

(2025-01-05 17:24:40)
流芳遗臭

 

主父偃说:“且丈夫生不五鼎食,死即五鼎烹耳。”让我想起桓温说的既不能流芳后世,不足复遗臭万载邪!”意思是“既然不能流芳百世,难道还不能遗臭万年吗?

桓温是东晋政治家,晋明帝司马绍女婿,出身谯国桓氏,官至大司马。桓温生的姿貌伟岸,豪爽大度,文武双全,英略过人。他早年就有过一段骇人的经历,年十五岁时,其父桓彝在苏峻之乱中被叛军将领韩晃杀害,泾县县令江播参与了谋划。桓温知晓后,枕戈泣血,誓报父仇。三年后江播病死,其子江彪等兄弟三人为父守丧,因怕桓温前来寻仇,预先在丧庐内备好兵器,以防不测。桓温假扮吊客,混入丧庐,手刃江彪,并追杀其二弟,终报父仇。是年桓温十八岁,由此为时人所称许。

桓温任荆州都督、掌握长江上游地区兵权时,曾溯江而上,灭亡成汉。又三次北伐,击败羌族首领姚襄,收复西晋旧都洛阳,但败北于苻健、慕容垂,使其声望受损。掌权朝政期间,劝课农桑,改善吏治,抑制兼并,实施土断,重视疾苦,改善教育。于宁康元年(373年)七月,病逝于姑孰,享年六十二岁,谥号宣武公。

桓温独揽朝政十余年,晚年以晋废帝司马不能生育为由废为东海王,拥立琅琊王司马昱入朝为帝,是为晋简文帝,改元咸安。之后,桓温上奏表废掉晋宗室司马晞和他三名儿子,流放其家属,将政敌殷涓、庾倩、庾柔等人族灭,威势达至高峰。《晋书》本传载:桓温曾躺在床上对亲信道:“如果一直这么默默无闻,将来死后定会被文景(指从曹魏手里夺得天下的晋景帝司马师、晋文帝司马昭)所笑话。”他随即霍然坐起,又道:既不能流芳后世,不足复遗臭万载邪!

桓温本想对像曹操和司马昭那样,让晋帝加九锡、封王,为其子桓玄代晋自立做好准备,但由于威势不够,又受王、谢两家掣肘,生前未能如愿。桓温死后,其子桓玄代晋自立,国号桓楚,但很快在各方势力的讨伐下,兵败自杀。既不能流芳后世,不足复遗臭万载邪”这句话,反映了桓温在这一问题上的心理矛盾,他可能意识到自己仿照曹操和司马绍欲代晋自立的想法并不现实,除了自己的威望不够之外,也受到现实条件的制约。

桓温生活简朴,富有才华,能文能武,又善书法,一生留下不少轶事典故。据《世说新语》载,桓温第二次北伐时,途经金城(侨琅琊郡郡治,今江苏句容北),看见自己早年担任琅琊内史时栽种的柳树已经有十围那么粗壮,他攀着树枝,捉住柳条,不禁泫然泪下感慨道:“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成为历代文人骚客咏叹的名言。但我还是喜欢既不能流芳后世,不足复遗臭万载邪”这句话,表现出英雄迟暮、面对现实的无奈和尴尬。

主父偃与桓温本没有什么可比性,只是觉得主父偃那句“且丈夫生不五鼎食,死即五鼎烹耳”,与桓温所说十分相似。主父偃有先秦法家的性格和纵横家的才辩,做事果断,不留退路,后来果然“五鼎烹”。而桓温身上更多东晋名士气质,虽然在对付政敌上也不手软,但还是照顾面子,讲究名声,爱惜羽毛,在取晋自代问题上思虑过多,没有那样的决绝狠辣。也正因如此,桓温虽然没能流芳千古,却也没有遗臭万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