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淡人生

有一次和老朋友聊天,他说:“没有顺心的生活,只有看开的人生。”我说:“不是看开人生,而是看淡人生。”他说:“看开与看淡有什么不同吗?”我说:“不一样,看开是说人生本是复杂的,自己没有能力化解,只好看得开。而看淡人生是说,人生本是平淡的,平淡是生活的本质。之所以不平淡,是因为人类受荷尔蒙的催动,在生杀予夺中挣扎,内心变得复杂起来。如果人们能认识到人生的本质,不过是生死轮回,周而复始,并没有什么奇特之处,更不复杂,就没有必要强调看开人生了。生活本就如此,平淡是真,随遇而安,这才叫生活!”
也许我的表述不太清楚,老朋友摇摇头说:“我觉得社会和人生就是复杂的,只有看得开、想得开,才能化解心中的纠结。你说人生平淡,只是你觉得是平淡的,可更多的人却觉得并不平淡。”我说:“也许是吧。看开人生是强调主观,是态度问题;看淡人生是强调客观,是认识问题。社会和人生对于一个人来说,看开和看淡的道理不一样,但最后还是虽然殊途同归,都归于平和。只有内心平静,生活才会平静,社会也就平静了;如果内心充满纠缠和挣扎,生活和社会就会被颠覆。看开和看淡与一个人的年龄和阅历有直接关系,青年人年轻气盛,思想活跃,对生活充满憧憬,在生活上遇到问题和坎坷之后,会产生困惑和郁结,自然会看不开、想不开。上年纪的人,经过时间打磨,经历的事多了,精神麻木了,对人生也就看开了。这不仅是性格问题,更是生活和社会等诸多因素决定的。”
老朋友说:“人生在世总会碰到几个混蛋,总会遇到为难之事,不管生活上、工作上、精神上,你如果看不开,非要与混蛋论短长,较劲死磕,钻牛角尖,不仅不值得,还很可能被撞得头破血流。”我说:“我赞成你的看法。但看淡人生可以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比如遇到混蛋,你可以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远离或躲开他。如果眼里的生活平淡了,并甘心于平淡,也就不存在不看开的问题了。所以看不开绝大多数是自己的问题,不可为而为之,将生活复杂化和情绪化,才会出现主观与客观、思想与现实、所想与所在的矛盾,产生无尽无休的困惑,让你想不开。如果视生活如古井之水,哪怕外边风雨大作、雷电交加,也只是泛起些许涟漪而已。只要你看淡人生,内心没有了挣扎,一切都会安静下来。”
老朋友说:“说的好听,这个世界上有多少看淡人生的人?就像人的口味一样,都喜欢酸咸苦辣甜,如果人生没有了味道,还有什么意思?遇到一些坎坷是正常的,看开了就是了。如果看不开,就会陷入其中不能自拔,反过来说,人生如果没有什么沟沟坎坎、曲曲折折,那也不叫生活。人们可以忍受挫折,却不能忍受平淡。”我说:“这正是问题的结症所在,人们总想追求刺激,嘴巴里没有五味,就吃不下饭;人生中没有苦乐,就生活无趣。但那些经过大风大浪的人,最想回到平静的港湾。不管怎么折腾,最后还是归于平静。世界上任何一种宗教,没有不是在抑制和克服人的本能冲动,使其认识到生活的平淡而归于平静,这是一切宗教的目的。只有认识到社会和人生的本质——平淡,人的内心才能平静下来。”
老朋友说:“中国道家的庄子,就是想得开、看得开一派。庄子的通达和透彻,使他度过了一个快乐无忧的人生。”我说:“庄子所以强调想得开,正是因为他想不开。他面对生活中复杂矛盾而不能破解,鄙夷社会上各种丑陋现象而不能清除,只能反求诸己,让自己想开些。表面上是想得开,实际上是想不开。如果他从心里看淡人生和社会,面对的本就是平淡的存在,也就没有对现实的不满,哪还会有什么看得开的说法呢?”
我接着说:“在你的心里和眼里,生活本身就是平淡的,思想里没有那些复杂人生的反映,也就不会有看开或想开的问题。我的意思是,想得开或看得开的前提条件并不存在。人是天生的欲望动物,进入了社会之后,陷入利益纠缠和思想碰撞,人们为物所累,才有了看得开一说。如果人们欲望降低、看淡人生,不参与利益的你争我夺,也不纠结于你赢我输,所有问题也就不复存在了。”
但我依然没有说服老朋友,他还是坚持他的看开人生,我还是坚持我的看淡人生。或许在彼此的固执中,我们又陷入既看不开、又看不淡的泥沼之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