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事不找关系”难


有领导说:让“办事不找关系、用权不图好处”成为常态。这真是老百姓所想所盼啊!但思忖之后,我觉得“用权不图好处”容易,“办事不找关系”难。
“用权不图好处”的前提是有权,老百姓无职无权,只有领导才有权,这一下就缩小了范围。再者,现在治理腐败的力度不断加大,政治生态环境越来越清明,当然如果对检举用权图好处实行重奖制度,就像汉代的“算缗告缗”一样,一定会有效。所以我觉得要做到“用权不图好处”并不难。
但“办事不找关系”却很难办,因为涉及面太大,是社会问题。老百姓哪有没事的?尤其是现在,人人都是事务缠身,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办不完的事。虽然现在办事顺畅多了,但有些办事机构还有衙门作风和官僚主义,未必是“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就是给你走个程序,拖你个一年半载,也把肥的拖瘦了、瘦的拖死了,让老百姓多跑腿、走弯路的情况还是经常发生。
再说了,中国是人情社会和关系社会,没有人情社会就会变得枯燥,没有关系心里就不踏实,这是传统文化糟粕的残余。有点事,比如孩子上学、老人看病、开个证明、办个贷款等一些生活上的事,不找人还真难办。人们在这种环境和氛围中生活久了,找人办事形成了习惯,不找人或找不到人,就觉得没面子。不管什么事,即使是正常的很容易办的事,也要找人办,人们得了“找人依赖症”,就更别说提职升官这些大事了。
所以,中国社会中总不缺“大了”,高级一点的叫掮客,就是关系多、人头熟、路子广的人。老百姓遇到的都是些小事情,但也有左右为难的时候,如果找个“大了”,人家办起来得心应手,也省得你提心吊胆。这些“大了”所以在社会上混得风生水起,说明政府部门和社会机构在服务上和效率上还有怠慢之处,给这些社会人留下了生存空间。别说老百姓,就是一些领导为了升官,被所谓“政治掮客”欺骗的也少数。
当然,老百姓遇到法律问题,可以花钱找律师。但中国人没有这个习惯,不管是当原告、还是当被告,都觉得丢人。这也与多年来人们相信政府和依赖政府有关。人民政府为人民、人民法院为人民,都是为人民服务的,法院应该为老百姓主持公道,还要自己花钱请律师,这不符合逻辑。最近网上有一条信息说,本来中国律师占比还达不到世界平均水平,可已经出现了人满为患、僧多粥少的情况。律师从业者缺少案源,连吃喝都成了问题,这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厌忪”心理有关。他们宁肯找熟人,也不肯找律师。
老百姓“办事不找关系”,不仅是政府营造社会服务环境的问题,也有老百姓自身“依赖关系心理”的问题。但政府和社会服务机构的作为是主要的,应该下真功夫为老百姓营造一个高效便捷的服务环境。
领导提出这一要求,又给出了一些措施,讲得头头是道。按以往的经验,后边就是层层传达和落实,还会出台各种具体措施,提出各种口号。我担心的是,这个实实在在的要求,在具体落实中被一些花里胡哨的形式所淹没,便成了一出哗众取宠的闹剧。哈哈!不是没有这个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