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等”是值得追求的理想

有人说“人与人永远不可能平等”,而且将人和人的不平等归结于供需问题,认为供给与需求决定了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这乍看起来有点道理,但仔细想想,应该是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主要表现在供需上,而不是供需决定了不平等,说供需决定了不平等是本末倒置了。有人人为,因为物质短缺,供需矛盾,导致了不平等的发生,到了共产主义,物质极大丰富,人们能够各取所需,也就平等了。哈哈!但愿如此。
我虽然心心念念地追求平等,但也觉得,人与人完全平等是不可能的事情,因为不平等,有其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所谓自然属性,是说人是自然的产物,人是生物自然繁殖的结果。人的基因不同,先天禀赋、生存环境和自然条件不同,生来就各有性格、智能、体能上的差异。有人能够适应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有人不能适应,这就形成了个体的生存差异,这一差异是自然形成的。除非人类能使用工厂繁殖人类,但这种人为制造的千篇一律的人,绝对不会优于自然选择。自然性是人类得以繁荣和发展的必须,离开自然选择,人类将加快走向灭亡。
人又有其社会属性。人类的进化离不开群居,离不开社会。从几十万年前开始,人就开始了群居生活,依靠集体的力量,抵御自然灾害和外物攻击,顽强地生存下来。现在人们已经不敢想象一个人像鲁滨逊一样该怎样生活。但社会属性又制造了大量不平等现象,政治的经济的意识的,比比皆是。有很多因自然原因生成的不平等现象,又在社会属性下不断加深,同时社会又制造了新的不平等,而这种不平等比之自然的不平等更严重。社会不平等发展到一定程度,便激化了社会矛盾,引发社会动乱或革命。
我不相信“生而平等”,因为无论从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来看,都是不可能的。但自然生成的不平等可以通过后来的努力加以克服,但社会制造的不平等却很难改变。而有些不平等是合理的,如果完全排除了这种不平等,消灭了社会差异,会诱发社会惰性,阻碍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所以,要想完全平等,在现有社会条件下是不可能实现的。现阶段我们能做而又很难做到的,就是政治上法律上的平等,保障一个人的政治权利和法律权利,在机会面前人人平等。使每个人都有进步的空间、选择的权利、改变的机会。这才是符合人性的做法,也是能够做到的最基本的平等。
属于自然制造的不平等,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已经得到了很大改善。但社会制造的不平等却十分严重,而且很难在短时间内消除。差异的存在是天经地义的,也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决定的,永远不可能消除。消除了差异,这个社会就没有了各色人等,变得平淡无奇,人们就失去了生活的乐趣。
现在人们说的不平等,主要是说社会地位上不平等,法律上不公平,经济上不平均。前两者随着社会进步正在不断改善,在政治上法律上的平等基本实现之后,老百姓最走心的就是经济上的不平等。经济上的平权是老百姓最关心的问题,这关系到人们的生存和生活。比起那些“形而上”的东西,这才是关乎切身利益问题。人们可以不关心政治、不关心法律、不关心社会,但不能不关心经济,生老病死、衣食住行、吃喝拉撒,每一件事都是老百姓的心事。虽然老百姓过过穷日子,但富裕起来的时候,便产生了贫富差距,而且越来越大,最易引起人们内心的不平衡,社会矛盾也会随之加剧。
因此,有人怀念“大锅饭”时代,古人说“不患寡而患不均”,平均主义是人类历史上经久不衰的“哀歌”。之所以称之为“哀歌”,是因为每当平均主义盛行的时候,人类便走向哀鸿遍野的惨状。平均主义“大锅饭”吃着臭、闻着也臭,如果真吃上“大锅饭”,不仅会有人饿死,还会有人出来砸锅。
因自然属性而产生的不平等,人们是可以容忍和克服的,而且随着社会进步在不断改善,而社会属性的不平等是最难协调的,且在将来很长一段时间之内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这不是市场经济能够解决的,也不是经济发展能够完全解决的。既要让每个人都在平等上有所获得,又要利用存在的差距来调动人的积极性,这是为政之难,也是为政之急。我不相信“人和人永远不可能平等”,相信以人类的聪明智慧,终究会解决“不平等”的问题,但那一定十分遥远。所以说平等是理想,但值得我们追求。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