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第一次敬酒

那天在网上看到一篇谈敬酒的短文,说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连敬酒都不会了。这让我想起三十年前的一次敬酒,印象还是满深刻的。
大约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我刚到这个单位时间不长。这是个外事单位,平常迎来送往的事比较多,我有些不习惯。觉得自己不管怎么说也是研究所出身,干这个“伺候局”的活有失身份,心里不舒服、不情愿,干起来也没兴致致。当然,现在想起来这是自己认知上的错误。哈哈!其实在别人眼里这绝对是个美差,不仅能顺便解馋,还能顺手牵羊。真不知道那时怎么会生出这样的情绪,有点痴傻呆苶了。
一次接待一个外国企业家代表团,座谈交流之后的当天晚上,安排了一次宴请活动。代表团有二十人,中方也有二十多人参加,安排了五桌。其中一桌都是本单位人员,说话比较方便,我就在这桌。
宴会开始后,大家频频举杯敬酒,我因为与这些处长不太熟悉,再加上情绪不高,所以迟迟没有起身敬酒。等到酒过三巡之后,大家进入微醺状态时,我觉得这样干坐着也不合适,便起身举杯说:“我敬大家一杯!”就是这样干干巴巴一句话,也没有离开座位,大家也举起酒杯迎合着喝了一口,气氛当然不太热烈。这时斜对面一位处长,大约五十岁上下,平常说话有点屁屁,对领导拍马谄媚、犯贱卖乖的那种,站起来嘻嘻哈哈地说:“你应该离开座位,到各位身边,挨个敬酒。你这样酒杯一举,一桌人都跟你干了,有你这样敬酒的吗?”我当时有些尴尬,一是我不善于饮酒,二是心有抵触,对他也有些不屑,干脆就“王顾左右而言他”,自当没有听见。一桌的人也没有接他的茬,这事就这样过去了。
后来我想,他说的也对,我的职务不高,年龄不大,又是这场活动的组织者,面对大大小小的领导,礼貌起见也应该给大家挨个敬酒,这样显得多周到,也是一次密切关系的好机会。可我当时执拗的个性使然,根本没拿这当回事,不仅错过了一次机会,也得罪了那位“指点”我的处长。后来他多次对我“发难”,我也越看他越不顺眼,两人的关系搞得很僵。
敬酒这东西在中国酒文化中很讲究,规矩一大堆,在场面上混的人不可不重视。我虽然当时拒绝了那位处长的“指点”,可后来在酒文化的熏陶中,也经常像他说的那样,一手提着酒壶,一手举着酒杯,围着桌子“打一圈”。面带微笑、虚情假意、酒话连篇,恭维着、马屁着,最后面红耳赤地离开。自己都觉得可笑。
现在官场上吃吃喝喝之风少多了,人们也不太拿这当回事了,所以“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连敬酒都不会了”。这绝对是个好现象,虽然酒囊饭袋未必减少。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