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坟圈子


去年有一位亲戚去世了,来电话报丧,我问:什么时间火化。亲戚说:现在我们这不要求火化了,直接埋到坟地里就行了。我才知道有的农村已经放开,不强制火化了。其实在农村火化了之后,还要打一个小棺材,将骨灰盒放在里面,埋到坟地里,培上一个坟头,形式上的事一点也没减少,只是棺材小了点而已,照样堆土起坟头。
小时候回老家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田野中的坟圈子。所谓“坟圈子”就是一个一块比较集中的家族墓地,里面堆起的众多坟头。坟圈子有大有小、有多有少,大的坟圈子是时间比较长久的那种,布满荆棘,古树参天,令人望而生畏,不敢涉足。小的坟圈子坟头较小、时间较短,只生出一些荆棘和野草,中间或许还有一些人们踩踏出的小径,走夜路时从那里路过让人汗毛倒竖、头皮发炸。
我家住在村东头,在东南方向大约四百多米的路边有一个很大的坟圈子,其中几个较大的坟头,被周围几圈相对小的坟头簇拥着。坟地里长满了荆棘和大树,远远地望去,郁郁葱葱的一片,颇为壮观。这个大坟圈子在我的印象里一直很神秘,坟前没有墓碑,也没见过什么人祭拜过。我曾问过爷爷,那时谁家的坟地,没有得到准确的回答,也许爷爷说过了,我没有记住。小伙伴们出去打草和玩耍时都望而却步,没有去过那片坟地。由于没人涉足,那里成了小动物的乐园,据说大坟上有一些坟窟窿,是一些动物的洞穴,经常有狐狸、黄鼬、刺猬和蛇出没。现在看来这些说法值得怀疑,因为这些都是食肉动物,不太可能聚集在一起“骨肉相残”,我确实见过周围有野兔、田鼠和蛇活动。
我觉得那一定是有身份的人家的坟地,里边埋着有声望的人物,不是官僚就是地主。可在文革期间掀起的轰轰烈烈的刨坟热中,那个大坟圈子依然存在,没有人动过,不知是什么原因。直到七十年代初,开挖潮白新河的时候,这片坟地才被平掉,至于有没有考古发现,人们无从知晓。这片令人神秘的大坟圈子,就这样在人们的眼前消失了。现在想起来,觉得有些可惜,那毕竟是故乡的一部分,融进了乡愁,深藏着人们对祖先的记忆。
上中学后我就很少回故乡了,几十年后回到故乡时才发现,那个村子扩建了三倍,人也多了不少。我家的坟地也因“人满为患”放不下了,村里又划给了新的坟地,从村西南改到了村东北。我去过一次新的坟地,一个小时的玩伴指着一块地方说:这是给你留着的。说的我有些蓦然,我死后也要埋在这里?而且地方已经预留好了。唉!死是必然的,可为什么要埋在这里,这就叫落叶归根吗?这里离城里较远,孩子们从来没有来过,没有见过这些本家,对这里也没有任何印象,他们似乎已经没有了故乡的概念,没有任何的留恋,更谈不上什么乡愁了。如果真是埋在这里的话,清明扫墓会很费劲,也许因为这,他们就不来扫墓了。何必给他们制造这些麻烦呢。不如就近找块墓地,一埋了之,死了死了,万事皆了,岂不省事。
于是我设想着自己死后的事。死后不要广而告之,也不要搞任何仪式,什么遗体告别之类及其它乱七八糟的形式上的东西都不要,殓以常服,一烧了之。不要买什么骨灰盒,家里有两个粉彩的瓷罐,其容量与骨灰盒一般,将骨灰放在里面,用胶布封好,上边贴上一张照片。还有一个粉彩的瓷罐留给老伴,等到那时也将骨灰放入其中。最好将骨灰都研磨成粉末。哈哈!两个罐罐,等哪年清明的时候,孩子们兴之所至,外出踏青或植树,将两个罐罐带上,或将骨灰撒在草地上、河水中,或和之以泥土,让骨灰融进大地。这些骨灰已经不是什么有机物,对树的生长没有什么好处,但也没有什么伤害。只是应了现在时髦的“植树葬”罢了。也许多少年过后,树长得高大起来,孩子们想起时,会指着那个树说,那还是我当初种的树呢。
这个愿望能否实现呢?也许不能。因为闭眼之后的一切事只能听任孩子们去操作了,也许他们会觉得这很不像话,为了免人口舌,还是入乡随俗的好;也许他们会觉得这也很麻烦,还要再简单一些。那就只好听之任之了。我没意见,有意见也无从说起了。
这次人大开会有代表提出在农村应该允许土葬,这叫“入土为安”,还建议深埋,不留坟头,以避免土地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和加重群众丧葬负担。深埋的概念比较模糊,有的山地想深挖也深不下去,有的地方一米之下就有了水。如果不留坟头的话,也得立个墓碑做标志,不然一个春秋就找不到地方了。我看关键还是火化问题,如果不火化,就必得做个大棺材,墓穴浅了也不行,不起坟头,就要树碑立传,何谈节约资源和减轻群众负担呢?一切都无从谈起啊。现在的突然放开,将几十年来人们业已形成的习惯废掉了,可以说是前功尽弃,又走了回头路。
前几年听说老家来人说,农村要以乡镇为单位建立骨灰堂,实行骨灰的集中存放。也有的地方以乡镇为单位建立了集中墓园,将骨灰盒放进墓穴里,立一个墓碑,作为标识。我很赞成这一做法,但有的乡镇行动快、力度大,就做成了;有的乡镇的领导不想这样做,或遇到一些波折就没有进行。现在的事就是这样,做了就做了,没做就没做,风一过就像什么事都没发生一样。但这确实是一件节约资源、减轻负担、利国利民的好事,可惜了。这样的事,如果没有政府的推动,谁也做不成。现在还是各有各的坟地,火化后将骨灰盒放在小棺材里,进行二次土葬,再起一个坟头。天下最难的事就是移风易俗。
现在的中国正在从农耕向工商、从农村向城市的路上,人们充满着犹豫和徘徊,新文化与旧文化的矛盾交织着。但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这个大方向是不会改变的,人们尽可以怀旧,但也只是怀旧而已,并不能改变历史发展的方向和进程。只有树立起这个观念,才能谈论移风易俗和丧葬改革,否则一切将无从谈起。在这方面千万不要引进市场机制,市场是逐利的,什么事只要跟资本挂钩,你想不热闹都不成。再就是必须由政府进行统一规划和推动,没有政府主导,各地各行其是,必然千奇百怪,搞得一团糟。
人们的观念转变最重要,千万不要指望人们都跟我一样通达透彻。虽然随着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转变,这移风易俗是必然的,但还是要一步一步走,一点一点落实,在这个过程中,切勿翻跟头,那可就什么事也干不成了。走回头路是最累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