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也说“整顿红包市场”

(2024-02-15 13:07:12)
也说“整顿红包市场”

 

这两天,网上传出“整顿红包市场”的信息,这可能是今年春节期间听到的最好的信息了。中国人俗礼太多,其中之一就是送红包,当然还有随份子。送红包指长辈给晚辈送压岁钱,所谓的长辈未必要多大岁数,只要是有了收入的,遇到晚辈的孩子们,逢年过节或初次见面,便要送上压岁钱或见面礼,也就是红包。而随份子是指遇到亲戚朋友的红白喜事,送上的礼金,也属于红包之类。不管是送压岁钱还是随份子,都可以归为红包一类,表面上看,送的是钱物,实际上送的是人情,而这人情比较复杂,其中包括面子。

送红包始于何年何月已不可考,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成为维系人情关系的一种形式,久而久之异化成一种必然的自觉行为,成为每家每户逢年过节和遇到红白喜事时必须迈过的一道坎。红包有多有少,少则数百,多则千万,成为孩子们每年的一笔不菲的收获,大人们在操办红白事时也将之打入预算。人们无论大小都对红包心向往之,同时这红包又成为一种经济负担和精神压力。但已成惯例,关乎人情和体面,谁也不敢违反,虽然心里反感,甚至骂娘,表面上还是要打肿脸充胖子,违心地将红包乖乖送上。

我有时想,现在人们相对富裕起来了,送红包的压力应该减轻了。没想到适得其反,收入当然增加了,可红包也水涨船高,从几十年前的一两块,涨到了成百上千或成千上万,水永远赶不上船。过去人们对送红包的压力相对较小,主要是经济条件普遍较差,人们对红包的奢望不高,也没有条件大排场。人们送红包上也是有“计划”的,有组织者出面约定一个相对统一的标准,搞点“平均主义”,没有现在这样随行就市、芝麻开花节节高。现在人们多少有了点钱,贫富差距不断拉大,这给讲究面子和攀比的人提供了活跃的空间。但送红包者苦乐自知,大多数是咬碎牙往肚里咽,谁也不好意思说出口,只想着有一天能捞回来。人们对送红包怨怼已久,可谁也跳不出这个“紧箍咒”。

现在可好,有了互联网,可以自由议论了,而且是匿名的,人们的胆子就大起来。加之年轻人比较单纯、传统压力和精神压力相对较小,对红包之类俗礼一吐槽,捅破了这层窗户纸,于是人们群起而应之,便迎来了“整顿红包市场”的革命行动。

有人说,中国是人情社会,红包是维系族亲关系的重要形式,已经成为一种传统习俗和社交礼俗,传达着长辈对晚辈的美好祝福。收红包的晚辈是幸福了,可他们那里知道送红包的长辈的心酸啊!现在市场和职场竞争激烈,年轻人挣钱不容易,有人说“发完压岁钱,年终奖没了”“压岁钱赶上一个月工资了”“少了拿不出手,多了又心痛”等等,这些都是心里话,也是大实话,只是过去人们不好意思说,如今互联网上有了各种吐槽和牢骚的平台,人们便一吐为快,没想到竟掀起了“整顿红包市场”的革命。

我之所以称“整顿红包市场”是一场革命,一是因为送红包中的美好寓意、如果真有美好寓意的话,也早已经被面子文化、排场文化和攀比文化腐蚀殆尽,变成了臭豆腐,送的人只闻其臭,收的人独享其香。可每个社会中人在收红包的同时,又是送红包者,在收与送两者之间相互转换,所谓“一体两面”,绝没有独享其香而不闻其臭,或独闻其臭不享其香者。人们在送与收的苦乐之间不断换位,一边痛苦着,一边享乐者,真正是“痛并快乐着”。但若认真思想起来,大多是苦多于乐、悲多于喜。为什么?因为辛苦挣来的钱没有花到正地方,都用在虚礼面子上,或者说被铺张浪费了。事主收了份子钱,定要大讲排场,在形式上做足文章,搞得轰轰烈烈、昏天黑地,将自己的和人家的辛苦钱奢侈掉。反过来呢?彼此彼此,互相消费,剩下的只有一地鸡毛。

二是送红包、随份子的积习已久,很难改变。一场革命可以摧毁旧政权,未必可以摧毁旧文化。送红包、随份子是浸入国人骨子里的东西,企图来一场革命摧毁之,都恐难做到,搞什么整顿或改良,简直是痴心妄想。国人俗礼较多,又讲究礼尚往来,虽然这些俗礼都是农耕社会的产物,不适于现代社会和市场经济,但几千年来的传统能说改就改吗?别说一场来自民间年轻人自发的所谓“整顿红包市场”,就是政府出面发起和推动的“革命行动”,也很难达到目的。想当初,新世界提倡移风易俗,即使文革这样激烈“扫四旧”运动,送红包、随份子也没有断档过,或许有短期断档的时候,但随后便卷土重来,尤其是日子好过一些的时候,更何况当下呢?文化是长时间积累形成的,改变起来也需要“软磨硬泡”,不可能一蹴而就。所以想通过一场整顿就改变几千年来的积习谈何容易!

所以,我对这场“整顿红包市场”的革命行动,并没抱多大希望。但我还是寄希望于年轻人,我等上年纪的人,已经在这种文化中浸泡太久,形成了潜意识,虽然心里也觉得麻烦,但已经身不由己,成为一种不自觉的行为,觉得送红包、随份子就是生活的一部分,没有这些零七八碎的东西,生活还有什么意思呢?很难一下子“断舍离”。更何况已经处于边缘化,融不进社会主流,随份子和送红包的机会越来越少了。

有一位网友评论说:“本90后,主打一个独来独往,六亲不认。”我深以为然。如果这种社会关系,不管是血亲关系还是朋友关系,非要用随份子和送红包才能维系的话,我宁愿“六亲不认”!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龙年说龙
后一篇:断亲之断想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