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琐事不琐

(2023-09-23 17:58:09)
琐事不琐

 

“琐事”即繁杂零碎之事,指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很普遍的、无关紧要的小事。如最近在高铁上频发的语言冲突和肢体冲突,有司在通报中即称之为因“琐事”而引发。这里的琐事主要是霸座和孩子吵闹等。

想当初,在几十年前的阶级斗争年代,人们注意的都是国家大事和原则上的问题,或者说是一些敌我斗争的大问题,对日常生活中发生的矛盾和纠纷,属于人民内部矛盾,并不十分关心和在意。如果你在意这些“琐事”,很可能被认为没有大局观,为人斤斤计较,甚至是自私自利。在“大公无私”的旗帜下,这些生活细节或小事,都不足挂齿。

现在时代变了,人们不仅关心大事,也关心小事;不仅关心国事,也关心家事,更关心自己的事,谁也不会因为你关心家事和自己的事,而责备或瞧不起你,这也许是此时代与彼时代最大的变化。而当你将眼光注意到那些小事和琐事的时候,才发现,这些当初所谓的琐事,有很多都与你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比如被有司称之为因“琐事”而起的高铁纠纷,相信你一定有乘高铁的时候,如果遇到霸座、孩子吵闹、故意寻衅等,你一定会觉得这不是什么琐事,而且要论个孰是孰非。这时如果有人说这是“琐事”,你当然会愤愤不平。

要说也是,高铁上是对号入座的,没有特殊理不得换座,要换座也应该找乘务员商量,如果自己向对方提出要求,对方同意还好,若不同意便是驳了面子,没有台阶下就得“硬着陆”,如果遇到小人,进而恼羞成怒,麻烦就来了。比如这次山西到天津的高铁上发生的肢体冲突事件。对号入座就是对号入座,不能想坐哪就坐哪,更不能找相对条件好的座位坐,乱坐就破坏了对号入座的规矩。如此引发纠纷,甚至掌掴,警方介入,依法是问,事就闹大了。

我的意思是,这种违反规定、涉及利益问题和可能引发严重后果的事,不应该称之为琐事。法律面前没琐事。退一步说,在生活中整天围绕着人们、并将生活搅得乱七八糟的最耗费人的精力的恰恰就是这些琐事,人们应该对琐事给予足够的重视。

中国人讲究“抓大放小”,是说在解决问题或矛盾的时候,要抓住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而不是说对影响公共安全和老百姓生活的琐事视而不见。比如你说高铁纠纷事件是因琐事引起,当事双方可能都不同意,因为这显得双方都没有素质,哪怕一方有点层次和素质,容忍一下,就不会闹得这么热闹了。说这话,是典型的道德高标,站着说话不腰疼,如果是你遇上这样的事,你可能早就飞起老拳,打个昏天黑地了。即便是琐事的话,既然已经发生,就应该分出个子丑寅卯、是非对错,在这个前提下合情合理合法地解决问题,否则就会失去公平正义。

无论过去还是现在,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都比处理敌我矛盾难,解决具体问题都比处理原则问题难。因为不管敌我矛盾还是原则问题,都是阵线分明、法律清晰、方式简单,而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或一些细碎的琐事,却纷乱复杂、缠头裹脑、让你头晕脑胀。一是缺乏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身边琐事的适应法律,在很多情况下无法可依,而处理过程中还要讲究情理法的协调;二是国人有“和稀泥”的文化和习惯,这在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身边琐事上体现得最充分。因为不涉及大是大非的原则问题,都是生活中的小矛盾、小纠纷,向来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没有标准的答案,“和稀泥”最简单。实际上,琐事的说法与“和稀泥”乃是一对标配。

现在没有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之说了,法律上也更加完善和细致,可以说开始进入法律时代了。在法律环境下,遇到什么矛盾和纠纷,能私下解决的就私下解决,不能私下解决的可以对簿公堂,用法律手段来解决。但首先要纠正的是,不管是有司还是民间,对琐事一定要重视起来,老百姓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涉及利益的,或者是会引发不良后果的问题,不能以琐事视之。反过来说,琐事应该不涉及利益,也不会有严重的后果。这是其一。即便不涉及利益,预后也不会产生严重后果,但如果发展到触犯法律的程度,也就不是什么琐事了。如果认为这是因琐事而引发,在对待上很可能会漫不经心,继而在态度上不重视、处理上不认真,容易发生误断误判。这是其二。在众目睽睽的网络时代,任何失误或瑕疵都会引起社会反应,甚至是“网暴”,有损执法机构的形象和权威性。这是其三。因此,在有司眼里,如果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情定性为琐事,乃至形成一种思维定式的话,很可能影响到对事情的判断,在处理过程中不关心、不重视、不认真。这种过时的想法应该改一改了。

过去是一个“和稀泥”时代,从上到下、从大到小,都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现在是法治时代,环境和条件变了,人们的法律意识提高了,这是时代的进步。如果没有互联网这个传播工具的话,那些轰动一时的因琐事引发的各种事件,可能根本就传不到你的耳朵里,而现在却到了“耳不暇闻”的地步。也因此,有司必须要跟上时代的步伐,这不仅是老百姓的要求,是社会发展的要求,还是法治社会所必须。可能开始时谁都不太适应,觉得有点小题大做,但时间长了,形成习惯,随着人们法律意识和素质的提高,这些因琐事而引发的纠纷一定会减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会更加和谐。

       人们在彼此相处中还是应该顾及到他人,尤其在可能影响别人利益的琐事上,最好不要自找麻烦、自讨苦吃。有司更要从精神上重视起来,做好处理琐事的文案和心理准备,因为今后大多数时间和精力很可能都会“浪费”在处理这类琐事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形式主义家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