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红珊瑚白水晶
红珊瑚白水晶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24
  • 关注人气:1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高一统编必修下名句默写专题限时训

(2020-06-22 16:14:23)

高一统编必修下名句默写专题限时

一、《谏太宗十思疏》

1)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期望达到的理想政治境界境界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谏太宗十思疏》 中,戒骄傲的两思分别是“则思____________,”和“则思____________。”

3)怨不在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宜深慎。(魏徵《谏太宗十思疏》)

4)恩所加,___________________;罚所及,_______________________。(魏徵《谏太宗十思疏》)

5)夫在殷忧,_________________;既得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魏徵《谏太宗十思疏》)

6)忧懈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思虚心以纳下。(魏徵《谏太宗十思疏》)

7)文武争驰,__________________,可以尽豫游之乐,________________。(魏徵《谏太宗十思疏》)

8)《谏太宗十思疏》中“______,_____”两句概括了历代君王能创业不能守成的普遍规律。

9)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中用比喻的手法告诫唐太宗要重视人民力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10)魏徵在《谏太宗十思疏》中以三个“不”字的排比句从反面来说明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进一步强调了自己的政治意图。

11)魏徵《谏太宗十思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向帝王表达了和诸葛亮《出师表》中“远小人”、辨善恶一样的谆谆告诫。

12)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用“________,________”说明帝王们有很多开始时做得很好,但很少有能坚持到最后的。

13__________,__________。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谏太宗十思疏》)

14)文武争驰,君臣无事,__________,可以养松乔之寿,_________,不言而化。(《谏太宗十思疏》)

15)竭诚则吴越为一体,             。(魏徵《谏太宗十思疏》)

16)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             。(魏徵《谏太宗十思疏》)

二、《谏逐客书》

1、作者以秦国历史上的四位君主的功业为事实论据,进行概括并得出成功的原因:                                

2、作者罗列秦王所喜爱的异国奇珍异宝及音乐,顺理成章地点出秦王对珍宝喜爱的原因:                              

3、作者认为秦王选取人才的原则是                              如此重物轻人,决非一代英主所当为。

4、作者认为三王五帝无敌的原因就是能兼容并包,就像               故能成其大;                故能就其深。

5.《谏逐客书》的中心论点“                              ”,即认为驱逐客卿是错误的。

6.《谏逐客书》中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                  ,直接落到统一天下这个关键问题,切近要害。

三、《答司马谏议书》

(1)《答司马谏议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直接点明王安石和司马光二人政治上不投合的原因所在,亮出了分歧的焦点所在。

(2)《答司马谏议书》中,作者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论证的立足点,分别对保守派的谬论进行驳斥,表明自己坚持变法的立场。

(3)《答司马谏议书》中,司马光在来信中指责王安石实行变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全面攻击新法。

(4)《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指出决定进行变法是“__________________”,出于皇帝的意旨;新法的制定是“__________________”,经过朝廷的认真讨论而订立;然后再“____________________”,交付具体主管部门去执行。这一“受”、一“议”、一“授”,将新法从决策、制定到推行的全过程置于完全名正言顺、合理合法的基础上,“侵官”之说便不攻自破。

(5)《答司马谏议书》中,针对司马光认为新法“生事”的指责,王安石指出新法的理论根据是“__________________”,根本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这样的“事”,上合先王之道,下利国家百姓,自然不是“生事扰民”。

6)《答司马谏议书》中,司马光指责王安石变法为“生事”,王安石对此进行反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王安石在《答司马谏议书》中重置因果关系,对“怨诽”的来历作了一针见血的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王安石对司马光来信中给自己因推行变法而冠以“拒谏”罪名加以反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1) 侍坐》中孔子不以年长自居,采用循循善诱的教学方法,使三个弟子毫无顾虑地说出各自志向: “_____________,毋吾以也。居则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2《侍坐》中面对孔子的提问,个性鲁莽却率真的子路急忙回答道:“  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 ,加之以师旅,_________________,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_____________。”

3 《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公西华(点)认为自己能力不足仍需要学习,对于宗庙祭祀之事,他说“_________,___________。”

4  孔子认为”礼”在国家治理中有重要地位。在《侍坐》中他嗤笑子路是因为子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曾皙描绘了一幅在大自然里沐浴临风, 一路酣歌的美丽动人的景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没有直接让弟子言志,而是先用温和自谦的话打消学生的顾虑,为他们创造一个轻松、亲切、活跃的环境。他说:“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7《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对于子路的回答,孔子没有直接表态,而是用神态去暗示:__________________。这既是暗示性的批评,又不伤其自尊。

8《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最赞同曾皙的回答,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可以看出来。

9《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写孔子哂笑子路的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五、《六国论》

1)苏洵在《六国论》中认为,如果六国礼遇贤臣,爱护子民,并力西向,则或许能避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命运。

2_________________,终继五国迁灭,何哉?___________________。(《六国论》)

3)《六国论》第四段先为六国设计图存之道:一是重用谋臣,二是礼贤下士,三是六国联合。如果这样,“_________________”。但六国毕竟没有这样做,而最终为秦国所灭。从而得“_________________”的沉痛教训。

4)《六国论》作者写出燕赵在秦攻击下无强援的窘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六国论》中论述齐国灭亡的根源以及告诫统治者不要被强敌积威吓到的句子分别是:___;________。

6)举韩魏楚灭亡的史实,从正面角度论证的《六国论》的分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六国论》中苏洵借古讽今,用假设论证的方法一针见血地指出,如果朝廷继续采取割地求和的政策,那么恐怕也会重蹈六国灭亡的覆辙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在《六国论》中,苏洵用对比论证的方法写出诸侯割地越频多秦国侵略得越急的句子是:_______, ______________。

9)《六国论》中作者批评赵国杀害良将,不能武力抗秦坚持到底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苏洵在《六国论》中表现列国先人艰苦开疆辟士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1)苏洵在《六国论》中论述齐国灭亡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12)《六国论》中,苏洵以“悲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六国破灭的教训讽刺北宋赂敌国。

13)关于“荆轲刺秦王”,历来争议颇多,如苏洵就在《六国论》里这样评论“刺秦事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苏洵在《六国论》中敏锐地指出了对抗秦国的办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举会让对方寝食难安。   

六、《阿房宫赋》

1《阿房宫赋》中,直接表现作者借古讽今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2)、杜牧在《阿房官赋》中用比喻和反问的手法描写楼阁之间通道壮丽之美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阿房宫赋》中总结秦对百姓掠夺且挥霍无度高一统编必修下名句默写专题限时训句子是:________ ,_________?

4)《红楼梦》中俗谚“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出自《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

5)杜牧的《阿房宫赋》中形容“秦爱纷奢”时,说钉头比谷仓中的谷粒还多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阿房宫赋》中从人们的主观感受写宫内歌舞盛况。既是以歌舞之纷繁衬托宫殿之众多,又为下文美女充盈宫室预作铺垫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杜牧的《阿房宫赋》中,用夸张的手法,总体勾勒出阿房宫占地广阔、凌云蔽日的宏伟气势的句子是                   ”。

8)《阿房宫赋》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个对偶句描写了秦人对从六国剽掠而来的珍宝不知珍惜,生活极度奢侈。

9)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向当朝统治者敲响警钟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杜牧《阿房宫赋》中,作者用夸张、比喻、反问的手法批判秦统治者肆意搜刮、挥霍民财的暴行的两句是“______,______。”

11)《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杜牧用璀璨晶亮的明星来比喻纷纷打开的妆镜,把喻体置放在前,先给人鲜明的画面,再出现本体,令人惊奇。

1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对秦国贪婪掠夺而又肆意挥霍财富的行为提出批评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13)杜牧的《阿房宫赋》表现了一个封建时代的文人忧国忧民、匡世济俗情怀,文末他发出警告“_________,_________。”

七、古诗诵读

1)杜甫在《登岳阳楼》中,以大胸襟、大手笔,写出了洞庭湖的大气象、大气魄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甫的《登岳阳楼》中,诗人由个人身世转写国事危难,进而感伤涕零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

3)《登岳阳楼》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洞庭湖浩瀚无际的磅气势,意境阔大,景色宏伟奇丽。

4)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比喻手法,描写了江与山清澈灵动、苍翠高耸的形态。

5)“悲恨相续”的故事之所以史不绝演,在王安石看来,是因为统治阶层“_______”(《桂枝香·金陵怀古》)。

6)《桂枝香金陵怀古》中词人感叹六朝往事如流水,并未给人留下反思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

 

 

名句默写专题限时答案

一、《谏太宗十思疏》(1)鸣琴垂拱  不言而化   

(2). 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    惧满溢则思江海下而百川

(3). 可畏惟人    载舟覆舟    

(4). 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则思无因怒而滥刑    

(5). 必竭诚以待下     则纵情以傲物   

(6). 则思慎始而敬终   虑壅蔽    

(7). 君无事    可以养松乔之寿    

8).有善始者实繁    能克终者盖寡    

9)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10)源不深而望流之远  根不固而求木之长  德不厚而思国之安   

11)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  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    

12)(有)善始者实繁    (能)克终者盖寡  

 (13). 竭城则吴越为一体    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14). 可以尽豫游之乐    鸣琴垂拱

15)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16)则思慎始而敬终

二、《谏逐客书》1、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

2、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

3、非秦者去,为客者逐。

4、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河海不择细流,

5.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

6.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

三、《答司马谏议书》(1)而议事每不合 所操之术多异故也

(2)名实已明 而天下之理得矣

(3)侵官 生事 征利 拒谏 以致天下怨谤(也)

(4)受命于人主 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 授之于有司

(5)举先王之政 (以)兴利除弊

6)、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

7人习于苟且非一日   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

8辟邪说    难壬人  不为拒谏   

四、《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1以吾一日长乎尔   不吾知也    如或知尔   则何以哉

2千乘之国   摄乎大国之间    因之以饥馑   且知方也

3端章甫   愿为小相焉

4为国以礼  其言不让

5浴乎沂   风乎舞雩     咏而归

6“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7夫子哂之。

8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9为国以礼,其言不让。

五、《六国论》

1日削月割  以趋于亡

 2)齐人未尝赂秦    与赢而不助五国也    

3)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4)(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可谓智力孤危     

(5). 不赂者以赂者丧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6). 赂秦而力亏    破灭之道也   

7)苟以天下之大   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是又在六国之下矣    

(8)奉之弥繁,   侵之愈急。

9洎牧以谗诛    ( 邯郸为郡    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10). 暴霜露      斩荆棘    

(11).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12). 有如此之势    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日削月割     以趋于亡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13). 至丹以荆卿为计    始速祸焉   

(14). 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     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并力西向    

六、《阿房宫赋》

1)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2)复道行空    不霁何虹    

 (3)奈何取之尽锱铢     用之如泥沙     

(4) 覆压三百余里    隔离天日   

 (5). 钉头磷磷     多于在庾之粟粒     

 (6). 歌台暖响春光融融    舞殿冷袖风雨凄凄    

7)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8). 鼎铛玉石    金块珠砾    

(9).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10). 奈何取之尽锱铢    (4). 用之如泥沙  

 (11). 明星荧荧     开妆镜也     

(12). 奈何取之尽锱铢     用之如泥沙   

 (13).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七、古诗诵读

(1). 吴楚东南坼    乾坤日夜浮     

(2). 戎马关山北    凭轩涕泗流   

  (3). 吴楚东南坼    乾坤日夜浮    

  (4). 千里澄江如练    翠峰如簇   

  (5). 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6). 六朝旧事随流水   但寒烟衰草凝绿   

7)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