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教师体罚学生现象的一点反思
某学校一英语教师体罚学生的事实经新闻媒体炒作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我认为应辨证的看待,切不可一味的谴责教师,学生的过错是教师体罚学生的前提,教师的出发点是好的,只是教育的方法、方式欠妥,没有把握好体罚的原则而已。
教育需要体罚,但必须把握好几个原则 。一是教育职能决定教育需要体罚 。二是教育本质决定教育需要体罚
。三是心理健康教育不能代替体罚。要用继承与发展的眼光对待体罚
。禁止体罚学生虽能减少教师随意体罚学生,但又不能完全杜绝体罚学生,给教育带来的是对学生和教师的双重伤害,甚至以教育质量的下滑为代价。允许体罚学生虽能满足教育的需要,但也会使一些教师随意体罚学生,以至对学生造成严重伤害,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禁止体罚学生和允许体罚学生都是双刃剑,与其堵还不如导,学生,即允许体罚学生并将其规范起来,这样既能满足教育的需要,又能有效地保护学生和教师。学生因为有了科学而规范的体罚制度而不会遭到教师随意或失度的体罚,教师也因有了约束学生的保证和手段而不致违法体罚学生进而也伤害自己。体罚要把握好以下几个原则。 一是最后使用原则。对学生实施体罚必须是在其他方法无效的情况下才实施。对学生实施的体罚主要目的是教育本人,能达到目的就行。二是避让原则。与受罚学生刚发生冲突的教师不得实施体罚,以免造成受罚学生对当事教师的怨恨。
三是合理适度原则。
对学生实施体罚要考虑到学生的性别、年龄、及身体状况等特征,区别对待。学生受罚的程度也要与学生所犯错误的性质及严重程度相一致。四是制度化原则。体罚学生一定要避免随意性,因此必须要有详细而严密的制度,并且要让每一个学生都熟识这些规定。五是选择替代原则。在学生因违纪应该受到体罚时,学生有权选择替代处罚种类,如扫地,为学校或他人做好事等。六是情绪缓冲原则。对学生实施体罚之前要有一个过程,使学生既有一个心理准备和释放情绪的过程,这不仅使学生能对体罚产生认同,同时也体会制度的神圣与尊严。七是尊重与保护学生原则
。体罚学生也要体现对学生的尊重,学生虽然违犯了纪律要受到体罚,但他的人格尊严应该得到尊重,同时体罚学生也是为了教育学生,是为了学生的未来,也是对学生的一种爱的表现,所以又必须保护学生,避免因体罚而伤害了学生。
教育的手段不只是体罚,要通过强化管理,增强教育的实效。一要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切实提高教师的道德素养。二要不断规范教师的行为,切实使教师的行为符合教育的要求。三要强化对教师培训的力度,切实提高德育教育的能力。四要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切实培养一支素质高、能力强的德育队伍。五要强化学生的自主管理,切实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六要加强与家长、社会的协调,切实形成齐抓共管的格局。
总之要客观地、全面地看待体罚学生的现象,努力通过既强化学生的行为习惯,又强化教师的教育能力,“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从而逐渐减少过分体罚学生的现象,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