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成语中的词类活用现象

(2017-01-04 22:19:49)
标签:

转载

分类: 资源共享
原文地址:成语中的词类活用现象作者:蔡蔡

在古代汉语中,常常会有一些词因为某些语言交流上的方便,改变它原来的语法功能,这就是词类活用现象,这种现象在我们阅读古代文选的时候经常会出现。而在现代汉语中,这种用法已经没有了,只有在某些成语中还有着这种用法。下面就对成语中词类活用现象分类进行分析和论述。

一、    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这种现象在古代汉语中比较常见,应用于成语中主要有五种情况:

1、两个名词连用,如果它们之间既不是并列关系、同位关系和偏正关系,也不表示判断,则其中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比如说“敬贤礼士”中的“礼”和“士”都是名词,若都翻译成名词,则意思不通,所以此处的“礼”作动词使用,是“礼遇”的意思。此类成语还有:

报仇雪恨、披发文身、披发缨冠、汗颜无地、祸国殃民、面墙而立、心猿意马、如日中天

其中,当两个相同的名词连用时,其中必有一个用作动词,比如说“春风风人”和“春雨雨人”中的“风”和“雨”后面接有名词“人”,在此作为动词,译为“吹拂”和“下雨”。

2、名词前有“能”、“可”等能愿动词,名词活用为动词。比如说“不可名状”中的“名”,本是名词,但前面又能愿动词“可”字,故在此作动词,意为“说出”,此类成语还有:

能文能武、人皆可夫、不可救药

3、名词前有副词时,名词活用为动词。比如说“不期而遇”中的“期”,本是名词“日期”的意思,在此因前面有一副词“不”,所以在此作为动词,译为“约定日期”。此类成语还有:

不谋而合、不速之客、不毛之地、未雨绸缪、横行不法、不名一钱、莫名其妙、不翼而飞、言必信行必果、密云不雨

4、名词用“而”连接,那么“而”字前面的或者后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比如说“画地而趋”中的“趋”字,“而”字之前是一个动宾词组,所以名词“趋”作动词,译为“疾走”。此类成语还有:不胫而走

5﹑名词的前面有“所”字,名词活用为动词。比如说“无所事事”中的“事”字,用在“所”之后,用作动词,译为“做事”。

综合以上五种情况,当名词作动词时,在词中充当谓语成分,后面一般都有宾语。

二、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形容词本在句中起修饰名词的作用,但当形容词与其后的作宾语的名词性词组或代词不构成修饰性的偏正关系,那么这个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比如说“厚此薄彼”中的“厚”和“薄”字,与后面的“此”和“彼”这两个代词不构成修饰关系,所以在此活用为动词,译为“注重”和“清淡”。此类成语还有:厚古薄今、轻徭薄赋、清心寡欲、全身远害、红男绿女。

此外,当形容词前有能愿动词“可”等时,形容词也活用为动词。比如“不近人情”中的“近”字,在此用作动词,译为“合乎”。

三、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形容词的这种用法在成语中较为普遍,活用为名词的形容词需带有它所表示的名词的人或事物的这类性质,活用后相当于一个名词性词组,一般处于宾语的位置,充当宾语。比如说“喜新厌旧”中的“新”和“旧”字,用在“喜”和“厌”字之后,充当宾语,故作名词,译为“新的事物”和“旧的事物”。又比如“扶危济贫”中的“危”和“贫”在此也作为名词,译为“有危难的人”和“贫困的人”。此类成语还有:

驾轻就熟、衣轻乘肥、吐故纳新、摧枯拉朽、弃旧图新、推陈出新、拨乱反正、好高骛远、激浊扬清、劝善惩恶、除暴安良、除残去秽、扶老携幼、删繁就简、隐恶扬善、善善恶恶、避难就易、避实就虚、避重就轻、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嫌贫爱富、惜老怜贫、敬老尊贤、劫富济贫、弃旧怜新、居安思危、如蝇逐臭、选贤任能、抱残守缺、取长补短、弃邪归正、亲贤远佞

四、名词、动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使动用法在古代汉语中也是一种词类的常见用法。所谓使动用法就是指主语使宾语所表示的人或事物成为谓语的施事者。在成语中主要分为名词的使动用法,动词的使动用法以及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1、  名词的使动用法

一般名词的使动用法即是主语使宾语具有名词所表示的事物。比如说“汗牛充栋”中,“汗牛”和“充栋”相对,“汗牛”可译为“使牛出汗”,此处用为使动用法,来比喻书籍极多。此类成语还有:汗马功劳。

而方位名词的使动用法是主语使宾语按照方位名词所表示的方位行动。比如说“南辕北辙”中的“南”和“北”在此用作使动用法,译为“使辕向南”“使辙向北”,心里想往南去,却驾车往北走,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

2、  动词的使动用法

动词的使动用法即是主语使宾语发出了谓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这种用法在古代汉语中比较常见,在成语中也较多应用,且多以不及物动词为主。比如说“沉鱼落雁”和“闭月羞花”两个成语中的“沉”、“落”、“闭”、“羞”四字皆用了使动用法,可译为“使鱼沉”、“使雁落”、“使月闭”、“使花羞”。此类成语还有:

飞沙走石、惊天动地、打草惊蛇、破釜沉舟、兴风作浪、劳命伤财、众口铄金、妖言惑众、震天动地、倾国倾城、感人肺腑、蛊惑人心、惊世骇俗、惊心动魄、来之不易、立竿见影、立身扬名、妙手回春、披肝沥胆、回肠荡气、群轻折轴、群蚁溃堤、振奋人心、曲突徙薪、痛心疾首、呕心沥血、金舌弊口

3、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所谓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就是主语使宾语具有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状态。比如“富国强兵”中的“富”和“强”字,“国”和“兵”是它们的宾语,此时,“富”和“强”用作使动,译为“使国富”、“使兵强”。此类成语还有:

曲突徙薪、精兵简政、丰衣足食、高枕而卧、寒心酸鼻、焦头烂额、立国安邦、光宗耀祖、治国安民、强干弱枝、强本抑末、罄竹难书、坚壁清野、节用裕民、虚位以待、穷理尽性、穷形尽相、尽态极妍、正襟危坐、清源正本、穷兵黩武、赏心悦目、自圆其说、独善其身

五、名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1、名词的意动用法

     所谓名词的意动用法,即为把此名词后面的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作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比如说“鱼肉百姓”中的“鱼肉”在此就用了意动用法,译为“视百姓为鱼肉”。此类成语还有:

酒池肉林、草菅人命、幕天席地、民胞物与、枕石漱流、党豺为虐

 2、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即为主语认为后面宾语具有这个形容词所具有的性质或状态。比如说“不耻下问”中的“耻”字在此用了意动用法,这个成语可翻译为,不以向身份地位低下的人请教为耻。再如“幸灾乐祸”中的“幸”和“乐”,也用了意动用法,可译为“以别人的灾难为幸,以别人的灾祸为乐”。此类成语还有:

自高自大、重男轻女、重理轻文、不远万里、目空一切、兵贵神速、安贫乐道、轻财好色、是古非今、乐于助人

六、数词的活用

 1、数词活用作动词

比如“政令不一”中的“一”字在此用作动词,译为“统一”。此类成语还有:

人百其身、人一百己

 2、数词活用作名词

比如“杀一儆百”中的“一”和“百”,在此处用作名词,译为“一个人”和“上百人”。再比如“背城借一”中的“一”字在此也作为名词,译为“一次战争”。

3、 数词活用作副词

比如说“一无所有”是“什么都没有,全都没有的”意思,其中的“一”可译为“全”,同类成语还有:

一无长物、一无可取、一无所知

对于成语中的这些多种多样的词类活用现象,我们要牢牢掌握,这不仅对我们更好的理解这些成语很有帮助,可以避免我们对成语的误解和误用,而且对我们学习古代汉语也很有益处。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