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用归因理论分析成绩

(2016-05-30 08:17:03)
标签:

教育

分类: 教学论坛

“这次考得怎么样?”

 

“还行。”

 

“成绩出来了吗?”

 

“不知道。”

 

“这次为什么没考好?”

 

“平时努力不够。”

 

以上是家长和孩子之间经常出现的对话,在考试后出现的频率很高。然而以下问题却问得少:

 

“这次为什么能考好?”

 

“这次成绩好有没有运气成分?”

 

“这次考试难度如何?”

 

无论表面上表现得如何,孩子心里对每次考试的成绩都是十分关心的。很显然,成绩优秀,心情自然好,成绩不佳,情绪糟糕。然而,不管成绩如何,都应当认真分析成绩所反应出的问题,弄清楚优秀的成绩为何优秀,糟糕的成绩为何糟糕,这样才算是真正理解了平时考试的意义。

成绩的高低并不仅仅取决于努力程度,还有考试难度、能力水平、运气成分、身体状况和其他因素。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到最终成绩,如果仅将结果归结于努力程度,忽略别的因素,可能会对接下来的学习造成负面影响。

 

 

例如,某次考试难度很大,一位学习能力一般的孩子,平时非常努力,成绩却很不理想。如果将原因归结于努力程度不够,则会严重打击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产生“努力了却没有效果”的想法,从而所以,科学地分析成绩十分重要。我们可以借助归因理论分析考试的成绩。

 

归因理论是心理学家韦纳(Weiner)于1972年提出的,这一理论认为:人们对先前任务成败的归因决定着后继的任务动机。人们通常把自己的事业成败主要归因为六类因素:能力水平,努力程度,任务难度,运气,身心状况,其他因素(人与事)。

 

这六个因素各有不同的性质:

 

能力水平:内在的、稳定的、不可控的;

 

努力程度:内在的、不稳定的、可控的;

 

任务难度:外在的、稳定的、不可控的;

 

运气:外在的、不稳定的、不可控的;

 

身心状况:内在的、不稳定的、不易控的;

 

其他:外在的、不稳定的、不易控的;

 

可以看得出,这些因素有内外、稳定不稳定、可控不可控之分。在分析成绩时必须全面考虑这些影响因素,才能得出正确结论,找到解决问题的钥匙。减弱下一步继续努力的动机。

1.学习能力的提升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经过长期的、持续的努力才会有效果,因此,不能一次没考好就放弃努力;

 

2.努力程度是所有因素中,唯一可控的。这也是为什么每次成绩不好孩子家长首先想到的因素。既然是唯一可控的,就要更加主动,在其他因素一致的情况下,努力程度高的成绩必然会高。

 

3.任务难度是外在、稳定而不可控的,对于这一因素的分析可以让我们了解到自己知识体系和学习方式的漏洞,它像一面镜子反映出自己的差距在哪里。

 

4.运气是完全不可控的,假如一次考试纯粹因为运气不好,就完全无须理会。按照自己的节奏继续下去就可以。

 

5.身心状况是不易控的,但不等于不可控。这要求孩子在平时就要认识到身体状况对成绩的影响。多锻炼,注重饮食,有一个好身体,才能以更好地状态学习。另外,学习也需要有一个更好的心态,过分紧张也会影响发挥。解决办法见子韬专栏《小考不错,大考砸锅,怎么办》一文。

 

 

6.对于其他的因素,要提高预见性。对于有可能影响自己成绩的因素,要有可能避免。例如有亲友可能会在考试前约自己外出游玩,可以提前告知自己的复习计划,避免打扰。如果有一个因素曾经影响过自己的成绩,下一次就有意识地躲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