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正比例》说课稿      城关小学     张再再

(2016-06-23 15:10:42)
分类: 教育感悟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下午好!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第四单元第二课时《正比例》。这节课分两个课时进行,我说的是第一节的内容。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说课的:

一、说教材

本节教材是在分数的除法,比的意义、比的化简与比的应用及比例的基础上教学的,通过前一节内容的学习,学生已经认识生活中存在的变量之间的关系。为学习本节课做好了铺垫,也为后面学生学习反比例和函数打好了基础。我仔细分析教材,并与其旧教材作了比较,发现教材对正比例内容的安排有以下一些特点:

1、教材对正比例这部分内容作了早期孕伏。

2、淡化抽象的概念教学,引入了更丰富的情境,有生活情境,也有图像情境。

 3、注重比较。

4、引入图像,形数结合。

 5、设计了容量较大的问题

二、说学情

学生在学习乘法的时,已经初步接触了正比例的变化规律,在六年级上册已经学习了比的意义、比的化简与比的应用等。学生最容易掌握的是判断有具体数据的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最难掌握的是离开具体数据,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

三、说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根据以上分析,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技能

1、经历正比例意义的建构过程,通过具体问题,具体情境认识成正比例的量,初步感受生活中存在很多成正比例的量,并能正确判断成正比例的量。

过程与方法

2、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发现正比例量的特征,并尝试抽象概括正比例的意义。提高分析比较、归纳概括、判断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在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并乐于与人交流。

重点:正确理解正比例的意义。

难点:能准确判断成正比例的量。

四、说教法学法

在本节课中,我着重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学会小组合作交流。具体表现在学会思考,学会观察,学会表达,学会思考教师要设计好问题,学会观察教师要指导学生观察表格和图像,学会表达教师要引导学生如何说,并对学生进行激励性的评价,让学生乐于说,善于说。

五、说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我们知道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而教师则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秉着这样的指导思想,整个设计力求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具体设计如下: 在学生熟悉的儿歌中引入正比例的量

师:同学们,《数青蛙》这首儿歌你会唱吗?: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

你会往下唱吗?三只青蛙,四只青蛙,…听完这首儿歌帮老师吧表格填写完整。

1、观察表格,你发现了什么?

2、说说下面的两个变量是相关联的量吗?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较好地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找到新旧知识的结合点。同时也为了引导学生学会观察表格,发现内在的规律。

(二)、探索新知。

通过具体问题认识成正比例的量,发现正比例量的特征,并能正确判断正比例的量是本节课的中心任务,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我在教学中安排了两次感知、体验正比例的活动:

1)从正面初步感受成正比例量的特征 出示两组生活中成正比例的量,材料如下:

a一辆汽车行驶的速度为90千米/时,汽车行驶的时间和路程。.

b学生玩石头、剪刀、布游戏赢的次数鱼的的分数。

第一个问题教师引导学会思考,学会观察,学会表达。

第二个问题由学生四人小组合作讨论,判断推理能力,归纳概括。

第三个问题这两张表格的变化情况有什么相同点?提高学生分析比较、归纳概括能力。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是:

a为了让学生模仿前面找规律的方法,自主发现正比例量的特征。

b在比较中继续感受成正比例量的特征。

c尝试归纳正比例的意义。

最后让学生在前面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尝试归纳正比例的意义,从而真正建构正比例的意义。

(三)、巩固练习,应用新知。

练习的设计力求体现多样性、层次性和发散性。

材料如下:

1、是边长与周长,边长与面积的变化情况,把表填写完整。与教材安排相比,比较的时间推后了。

设计意图:在这里我通过让学生填写表格,并观察分析,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正方形的面积与边长的变化情况,加深对正比例意义的进一步认识,并说明要判断两个量是不是成正比例,主要看它们的比值是否一定,降低了难度。也没有引入图像的比较,我认为正比例比较抽象,不要给学生灌输的太多,本节后面有一节画一画,可以再比较认识。

2、后面的练习大多都以表格的形式出现便于学生观察比较。第二课时再让学生离开数据表格来判断。

(四)小结提升

在小结提升阶段,我们要借助板书设计,帮助学生整理出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五、作业: 符合本节知识。

六、板书:

路程 ÷时间 =速度(一定) 一种量增加 (或减少) ,另一种量也相应的增加 (或减少)并且它们相对应的比值一定。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在写教案的时候,一味的在考虑新旧教材的不同点,特别是旧教材有出现公式y/x=k(一定),而新教材没有出现公式。在教参中出现了y=kxk一定),这个公式是正比例函数的公式。于是我在板书的时候只出现y/x=kk一定),而又要让学生判断yx的比值相同,这对于一个小学生来说,特别是第一课时。有一定的难度。在写教案的时候没有很好的考虑到这一点,所以在上到这一环节的时候,没有很顺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