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心得】苏霍姆林斯基:自我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2015-12-22 14:04:54)
标签:
教育育儿文化情感杂谈 |
分类: 读书空间 |
【读书心得】苏霍姆林斯基:自我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当前在我们中小学的班级管理工作中,最让班主任们头疼的事情就是孩子的管理问题,不少孩子自制力差,老师刚刚强调了纪律,有的孩子接着就违犯了,孩子们的学习习惯与生活习惯培养多年都很难养成。针对这种现象,苏霍姆林斯基提出了加强孩子自我教育的观点。
苏霍姆林斯基非常关注学生的自我教育。他深信“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认为自我教育是学生能否真正接受教育的关键因素。在我们学校的实际教育工作中,教师只把学生看作教育的对象,往往只注意到对学生的教育,教师的全部注意力,几乎都放在如何向学生灌输尽可能多的知识和道德信条上面,这样捆住了学生的手脚,不能让学生自己去获得知识和道德真理。在被动地受到教育之后,一旦学生脱离了学校在个人独处时,往往会失去其教育作用。真正的教育不应总是牵着学生的手走路,而应该让学生独立行走,形成自己的生活态度。只有从学生个人心灵深处自觉接受的教育,才能在学生的人生成长中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怎样对孩子们进行自我教育?
——班主任要为自我教育努力创造条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要保证青少年学生自我教育的效果,就必须为他们创设良好的自我教育环境。苏霍姆林斯基和他的同事们从教育着眼,在帕夫雷中学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有利于身心发展的教育环境,这个环境包括自然风光、校园文化、教学设备、室内陈设以及图书保障等方面,使学生们一进入这样的环境中,就受到潜移默化地熏陶感染,无时无刻不在受到教育。
——要指导学生通过阅读英雄人物的书籍进行自我教育。“无限相信书籍的教育力量,是我的教育信仰的真谛之一。”他认为青少年精神空虚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缺乏真正的课外阅读。他说所谓自我教育,就是用一定的尺度来衡量自己,要让学生用英雄人物的生活作为测量自己的尺度,学生通过课外阅读了解英雄人物的生平事迹,引起他去深人思考周围世界和自己本身,迫使他去仔细观察和了解人的灵魂的复杂性,迫使他去考虑自己的命运和前途。为此,“我努力做到使每一个少年都有一本心爱的书,使他反复阅读、反复思考这本书。”他还说:“英雄人物的传记是少年进行自我教育的百科全书。”教育工作既要重视给青少年学生购置书,又要指导严格地选择书,不能消极地等待青少年去“碰上”正好适合于他读的那本书,而应当跟每一个青少年学生进行个别谈话,努力去揭示书籍的真正的美,以便指导他找到他喜欢且适合他的书籍。
——引导学生通过建立和遵守各种规章制度来进行自我教育。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童年和少年早期的学生容易接受长辈的劝告,饶有兴致地做有益的需要和必需做的事情,他开始自己照料自己,辨别和评价自己身上好的和不好的东西。因此他强调应当在童年和少年早期(即7岁到11、12岁),就应引导学生健全各种规章制度,让他们自己安排自己的活动,并在必要的时候能够“强制自己”和“战胜自己”。在帕夫雷什中学,苏霍姆林斯基建立了一套严格的作息制度,而这套作息制度,是完全符合学生的成长规律的。让孩子在遵守这些制度的同时,养成自我教育的习惯。而违反这些纪律和规定,必然要受到严格的处理。绑手惩罚的例子。在教育过程中,他更注重的是让学生进行自我的道德反思和惩罚。他说:“在童年期,特别是在少年时期,一个人如能进行自我谴责、洗刷自己的良心,那就有了一股很大的力量。”只有加强了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律教育,才能从根本上树立起学生不犯错误的信心。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