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七天春节长假里,《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意外领跑收视排行榜。7日其收官战播出收视率显示,排在了实时的第一位,而且将一众热剧《孤芳不自赏》、《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都甩在了后面。
不光收视率高,口碑也相当不错。
无论是比赛本身,还是参赛选手,都收获了一片赞扬之声。
这个节目也被称为“全民参与的诗词文化盛宴”。
那么,你知道这场多位专家坐镇,有很多顶尖大学大学硕士博士参加的诗词大赛,“考试大纲”是什么范围?硕士?本科?高中?都不对,第二届诗词大赛
中提到的诗词,大多数竟然都是中小学语文课本的内容。
总导演颜芳就说过,节目中的诗词出处以中小学课本为主。里面出现的大部分诗词,很多都是大家耳熟能详,从小就能背诵的。事实上策划方也指出,之所以把难度调得这么低,是为了让更多人感兴趣,把这个比赛变成老少咸宜的节目。
所以,原来我们所谓的文学狂欢,文化盛宴,不过是一次中小学语文课本的全民集中复习。之所以全家老幼都能在电视机前面兴趣盎然地和选手一同抢答,无非是这些诗词简单到没法再简单的缘故。
可是对于这份考纲圈定为中小学课本的考题,选手们失误频频,一道“花落知多少”都能有十几个人错,全国海选出的“百人团”被指为“路人团”,让电视机前面的观众看得直呼尴尬。
参赛者尚且如此,全民的诗词素养便可想而知。对于像武亦姝这样的优胜者的赞美越多,越说明国民整体上在诗词方面的修养还低于及格线。
单纯靠背诵的出题方式也受到很多质疑。毕竟背得多,反应快,和对古典诗词的了解有多深厚并不是一回事。这样对古典诗词的机械背诵能起到多少文化传承的作用,有待商榷。
北京四中语文教师王黛薇就认为,“诗词大会”本质上还是一档文化竞技类节目,其走红和节目“打擂台”式的环节设置有很大关系,主要是考查选手的诗词储备和记忆力。“对于传播诗词文化,节目还有继续提升的空间,最重要的是让人们学会欣赏,能够理解其中的意蕴和美感。”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讲师谢琰也建议,下一季可以改变单纯考记诵的方式,而是考理解、审鉴乃至文化史的综合知识,让点评老师用诗词作引子来讲述历史、传播文化。
本季节目亚军、《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双料冠军彭敏也承认,这一波热闹过后,诗词可能还是会回到一个相对边缘的状态。
不过,今年春节这场诗词比赛,的确让典雅的古诗词侧身各种小鲜肉、明星绯闻和经济事件中间,成为了老百姓2017年的一个关键词。
点评嘉宾,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郦波觉得《中国诗词大会》就像一个石头投进了湖,
“石头会沉下去,但涟漪会荡开,它得到了网友们的关注,激发了大家对诗词的兴趣。”“不是让我们把眼前的苟且忘却,而是应该把‘诗和远方’带到我们的身旁。”
为了迎接诗和远方,请大家打开自己的小学语文课本。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