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计算能力提高的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柳林镇中心小学课题组
常浩财
一、课题的提出
数学中的计算是学习的基础,在小学数学教材中计算所占的比重很大,学生的计算能力直接影响着学生数学学习的质量。《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对计算教学提出了比较明确的要求,指出:“要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进行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计算,对于其中一些基本的计算,要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并逐步做到计算方法合理、灵活.”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在基础教育阶段没有扎实的计算能力,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更严重的将会阻碍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发散性和创造性。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就成了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问题。另外,小学阶段是学生计算能力的最佳培养期,是培养学生认真、细致、耐心、不畏艰难的优秀品质,踏实、求真的科学态度的关键时期。因此,提高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就成了小学数学教学研究的重要问题。
基于以上原因,我们提出了新课程下“如何提高学生计算能力”这个课题。因为我认为正确计算是学生学习数学时必须具备和掌握的一项基本功,如果计算能力不过关,就会严重影响学生学习数学的效果。不仅对现在的学习不利,而且更会影响到学生以后的学习发展。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计算是小学数学的基本内容之一。不同的计算学习内容,其计算方法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既有一定的共性,又有各自的特点。而不同计算学习内容自身的特点、小学生不同学习阶段的思维发展水平以及不同个体知识积累和数学活动经验的差异,又必然导致计算方法探索过程的丰富多样。教学中,我们通过仔细分析教材里不同计算方法的呈现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提高了计算能力的效率,充分发挥了计算教学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研究的目的,是活跃计算教学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效率,激励诱导学生勇于提出问题,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发展。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人,真正凸现课堂是学生的课堂,教师是为学生主体服务的。《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计算教学时,应通过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数感,增进学生对运算意义的理解;要鼓励算法多样化,通过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充分利用学生非智力因素有效地进行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促进感觉和知觉的发展,培养各种能力,以达到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三、假设与目标
(一)课题的界定
计算能力应指学生数学基本计算中的计算速度和计算正确率。本课题旨在研究在新课程实施中,以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数学课堂教学中造成学生数学计算的速度慢、计算正确率低的原因,在此同时寻找能够提高学生数学计算速度和计算正确率的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二)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分析影响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各种因素,认真研究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策略,努力提高学生计算能力,培养学生的口算、心算、估算和笔算能力,实现算法的多样化与优化的有机结合,促使学生在生动活泼、轻松愉快的学习中慢慢喜欢数学,对计算产生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
四、主要内容及措施
(一)主要内容
1.造成学生数学计算的速度慢和计算正确率低的原因。
2.寻找能够提高学生数学计算速度和计算正确率的教学突破口和教学训练方法等策略:
(1)以口算能力训练为突破口,加强学生口算训练。在每天教学中可以安排3—5分钟的口算训练,使口算成为学生每天的必修课,养成天天算的好习惯。
(2)在减负的前提下,控制一定的训练量,培训学生一定的数感能力。
(3)在重视学生思维能力训练的同时,对学生数学计算训练重视训练把握基础性,突出针对性,寻找规律性,适当综合性。
(二)研究措施
1.从口算训练入手,利用竞赛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口算兴趣学生做计算题的速度及正确率与每个学生自身的口算能力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在我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我要每天利用课堂三分钟时间训练学生的口算能力,每天十道口算题,这些口算题我经常以卡片、听算、做口算练习册等形式出示,然后任意抽一组学生,以开火车的形式进行口答,然后由我计时,看该组学生答完十道题一共用了多少时间。一个星期进行一次评比,看哪组学生答对的人数最多,并且答十道题用的时间最少,哪组就为本星期的口算优胜组,并给予优胜组奖励。
2.笔算是关键,利用每周十题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计算正确率。笔算是计算的关键,我要在班里开展利用隔天一次的专项计算比赛训练学生的笔算能力。训练时间为半小时,训练任务是完成3道笔算题,3道简算题。学生们在规定的半小时里完成,如果每次全对,累积五次,将给予学生一定的奖励。
3.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强化估算意识。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在教学过程有意识地渗透估算思想,让学生用估算对数学规律进行猜想,用估算法检验解题思路,用估算法检验解题结果等,将估算思想贯穿教学始终,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强化估算的意识。另一方面,让学生尽可能地运用估算解决一些与生活密切相连的问题,根据生活中的实际情况进行估算。
4.经验总结法:通过实际进行归纳、检测、论证,形成课题研究报告。
5.案例研究法:通过对典型错题和课例的分析,找到问题的实质,研究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
五、课题研究的对象
宝塔区柳林镇中心小学六年级学生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通过对相关理论的查找和研究,建立有效的理论支撑,并在各实验阶段指导实验工作。
(二)调查研究法:在实验开始前,对学生计算能力通过问卷进行前期调查,采用谈话、问卷摸清学生已有的计算基础。在实验过程中实施过程调查。后期进行效果调查、实地检测等形式,了解学生现有状况及教师反馈的信息,以便对方案的实施提供依据并进行动态调整。
(三)行动研究法:通过对影响学生计算正确率的一些因素的分析和研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措施,运用于实际教学活动中,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动,探讨出提高学生计算正确率的真正、有效的方法和措施。
1.教师要做好示范和表率。教师的板演,批改作业的字迹、符号,一定要规范、整洁,以便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2.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A、培养学生打草稿的习惯。我要求学生准备专门的草稿本,认认真真地打草稿,同时我在课堂上经常要走下讲台,走到学生中间,严格督促学生落实,久而久之学生慢慢地会养成这一良好习惯。B、
培养学生检查、验算的习惯。我教给学生计算的检查方法是:一检查抄题,二检查竖式,三检查答案。
七、课题研究的步骤
第一阶段(2019年5月-2019年7月)前期准备,完成开题报告。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充分了解学生的计算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找出计算能力差的成因。通过对学生做过的作业、练习和试卷进行分析,找出学生错题的类型,并做好记录和整理分析工作。学习相关理论,与课题小组成员研讨,针对学生存在的计算能力问题确定课题目标,制定研究方案。寻找能够提高学生数学计算速度和正确率的教学突破口和教学训练方法等策略。
第二阶段(2019年8月-2019年11月)具体实施,完成中期报告。在教学的实践中,对学生的错误有一个预设,为获得第一手真实资料,采取连续一段时间对学生的练习、作业、测试中计算能力上存在的问题进行统计、归类,并通过与同一课题的老师讨论学生的错误表现在哪些方面。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提高认识,端正态度,不在客观上找理由,要从主观上找原因,引发学生对提高计算正确率的愿望。加强心理教育。计算不正确的原因不往往是知识方面的原因,也有心理素质方面的原因,遇到题时不要产生为难情绪和恐惧心理。培养学生的反思、自查能力。加强解题技巧的培养,优化解题方法。加强计算教学,上好新授课,引导学生主动探索,透彻理解算理掌握法则。开展以提高学生计算能力为主题的课堂教学研讨活动。了解同行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反映,与同行讨论解决的方法。平常练习严格要求,养成好的计算习惯。
第三阶段(2019年12月)研讨总结,完成结题报告。在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教学实践后,再次对学生进行调查,引导学生总结提高数学计算能力的方法和途径,并且加以完善和分享。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在切实减轻学生负担的同时,努力提高学生计算能力,培养学生的口算、心算和笔算能力,有助于完善学生的数学思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有助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树立学生认真、细致、耐心、不畏困难的品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课题小组各成员在进一步调查学生和整理第一手材料的基础上,总结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方法和途径,并撰写相关论文,并开展组内研讨,完善各自的结论,最后形成可行的措施和大家分享。撰写课题研究报告,上传《课题报告》,并且咨询有关专家学者,最终使该课题保质保量完成。
八、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
1.结题报告,word文本与ppt文本;
2.教学设计,反思,案例,课件,word文本与ppt文本;
3.与提高小学数学计算能力的方法和途径的相关论文。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