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何以在课中生长
(2017-03-26 08:28:52)
昨天下午,有幸听了一场有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潘小明主讲的示范课和论坛讲座。因为时间有限,潘老师说的不尽兴,我们在低下听的各位老师也是意犹未尽。真希望以后能多跟这样的名师大家多几次交流沟通,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下面就对本次的听课做一个总结:
首先,潘老师在上课前简单的为我们介绍了他们团队对于数学课的研究思想:总的来说就是教师在课上的重任就是要在课堂中落实数学教育,应将数学教育由”教师教“向”学生学“去转型。结合我听后的理解,让我最有感悟的就是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不能制约孩子的思维,不能禁锢着孩子的思维。应该让孩子主动提出问题。教师引领孩子自己提出问题,并小组讨论交流解决问题。
接下来,潘老师就通过他的《长方体体积》这节课给我们示范了如何引导孩子自己主动提出问题。最突出一点就是教师扮演了一个”错例“教师主动提出一个错误的观点,和孩子的固有的书本思维发生了冲突,让孩子勇敢的证明老师是错的。启发孩子自己思考问题的主观能动性。
此外,潘老师还举了很多课堂实践的例子,教育了我们教师不能按照自己的设计好的课堂去禁锢学生的思维,应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学习结果。在课堂上,不是所有的学生都应该达到一样的收获,应该让不同的分类对象得到不同的收获。最重要的就是让孩子自己主动的提出问题,证明问题,最后得到收获。这就是作为一名数学人应该具备的数学思想。这不禁又让我想起了华罗庚先生的那句话:”数学的学习,过程往往比结果更重要。“
我想:“让孩子在课堂上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勇于正视自己的错误,勇于提出自己的错误,往往比做对一道题更可贵。”这是我最大的收获。
最后,核心素养何以在课堂中生成,最重要的是教师要创设一个核心问题。利用这个核心问题,不断引出一系列问题,启发孩子自己思考,自己验证,从而锻炼学生的数学思想,帮助学生更好的学好数学,并且发自内心的乐于学习数学。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